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汉英会话中空间指示词的认知语用研究

导  师: 刘礼进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摘  要: 空间指示词(语)存在于所有语言中,是指示语的一个次类。19世纪末以来,空间指示词就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是语言研究中一个广受关注的话题。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空间指示词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但是有关空间指示语及其指示特征的探讨,大都是基于自编的常见类型范例或去语境化案例进行的,其目的在于说明某一特征。然而,空间指示词,作为一种最具自我表达和主观化的语言形式,其功用必定受到说话人所处位置及观点的影响。本文以《红高粱家族》(莫言著)及其英译本Red Sorghum(戈德布·拉特译)和Lord of the Flies(威廉·戈尔丁著)及其汉译本《蝇王》(龚志成译)为平行语料,专门研究具有外指功能的指示代词/指示形容词以及指示副词。本文从对话中搜索到474例具有外指功能的指示词(212例来自汉语语料,264例来自英语语料),由此对平行语料进行了对比分析。为了对空间指示词在会话中使用情况进行解释,我们建立了一个认知语用综合模式作为本文的理论框架,并证实了其能有效地解释空间指示词在会话中的使用情况。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基于平行语料的对比研究,我们发现在汉语语料中,近指词的使用频率远高于远指词;而在英语语料中,远指词的使用频率略高于近指词。数据还显示,在汉语语料中,“这”及其合成词用作外指词的频率要远高于“那”及其合成词;但在英语语料中,远指形容词/远指代词用作外指词的频率要略高于近指形容词/近指代词。数据表明,英语指示词系统引导英语本族语者倾向于根据实际距离来判断远近,而汉语指示词系统使得汉语本族语者在较多的情况下根据心理距离判断远近。尽管指示副词在英语中的使用频率远高于其在汉语中的使用频率,但在这两种语言中,指示形容词/指示代词用作空间指示词还是占主导地位。空间指示词在汉英会话中作为外指词的使用,不仅受到指示对象可及性程度的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会话者对指示对象的心理距离的影响:如果说话者客观地看待距离,即心理距离和实际物理距离保持一致,这是心理距离无标记现象;如果说话者主观地看待距离,基于自己的评价和立场,将心理距离拉大或缩小了实际物理距离,这是心理距离的标记现象。在心理距离无标记的情况下,空间指示词的选择主要是依据指示对象的可及性程度,而不考虑其实际物理距离。根据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总结为,在语境中,近指词常用来指示可及性程度高的对象,远指词则用来指示可及性程度低的对象。而在心理距离有标记的情况下,空间指示词的选择,通常是依据会话者对所谈及对象的评价和立场。分析表明,本文所提出的认知语用模式能有效地解释空间指示词在汉英会话中作为外指词的用法。

关 键 词: 外指空间指示词 平行语料 解释 可及性 心理距离

分 类 号: [H136 H313]

领  域: [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

相关作者

作者 莫爱屏
作者 马燕菁
作者 万小伟
作者 叶青
作者 吴红岩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机构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机构 暨南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彭川
作者 彭晓春
作者 徐云扬
作者 成海涛
作者 曾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