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中英文财经新闻报道中人际意义实现的对比研究 ——以中国《财经》杂志和英国《经济学人》为例

导  师: 戴桂玉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摘  要: 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法,以20篇中英文财经新闻报道为语料,对其人际意义的实现进行了对比研究。本文旨在探讨在中西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记者是如何通过不同语言资源的选择来与读者建立关系并影响其态度,并试图发现中英文财经新闻报道人际意义实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本文以韩礼德的人际意义模型,马丁的评价理论以及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为分析框架,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分别从语气系统,情态系统,态度系统,介入系统和级差系统五个方面对中英文财经新闻报道中的人际意义实现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深入的对比分析发现,中英文财经新闻报道都巧妙地运用了各种语言资源来实现各自的人际意义,在实现方式上,既有较多相似性,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性。具体来说,第一,就语气系统而言,陈述语气在中英文财经新闻报道中都占有压倒性的高比例,这与财经新闻的交际目的一致。而差异性在于,通过大量使用陈述语气和感叹语气,中国记者主要扮演着信息提供者的身份,而英文财经新闻的记者往往倾向于使用更多的疑问句与读者进行互动和更多的祈使句来直接要求行动。不同语气类型的选择是由中英记者与读者间不同的权力距离所造成的。第二,就情态系统而言,中英文财经新闻报道的记者都更喜欢使用概率资源和中低值的情态来体现对读者的尊重和磋商的口吻。然而,中文财经新闻报道更多地使用情态资源来表示对读者的尊重和对观点的不确定。此外,中文语篇较多地使用低值情态而英文语篇较多地使用高值情态,这也有中西方记者与读者间不同的权力距离有关。第三,就评价系统而言,介入资源在中英文财经新闻报道中都占有最大比例。而不同之处在于英文语篇中出现了更多的态度资源,这是由于西方媒体更勇于表达情感,做出判断和进行评估。中文语篇倾向于使用积极的判断与价值资源而英文语篇中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判断与价值资源,这是因为中国是集体主义文化而西方为个人主义文化。中文语篇更多地使用话语收缩资源来直接表达其态度观点,而英文语篇更青睐使用话语扩展资源来使其报道更加客观及有说服力,这与中西方媒体的不同本质有关。此外,作者希望本论文对财经新闻的写作与教学提供一些理论及实践指导。

关 键 词: 人际意义 财经新闻报道 系统功能语法 对比分析

分 类 号: [H15 H315]

领  域: [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

相关作者

作者 付丽敏
作者 李秀丽
作者 周旗
作者 孔丹冰
作者 齐曦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彭川
作者 彭晓春
作者 徐云扬
作者 成海涛
作者 曾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