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剪不断的精神脐带 ——童年经验与“六十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导  师: 蒋济永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华中科技大学

摘  要: 论文主要探讨童年经验对“六十年代作家”的影响及其在小说创作中的呈现,目的是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对“六十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进行发生学意义上的研究。论文选取一些受童年经验影响比较显著的“六十年代作家”如毕飞宇、苏童、余华、东西、艾伟、陈染、虹影、王彪、荆歌、阿来、石舒清、郭文斌、迟子建等进行个案研究,联系他们成长的地域环境、时代背景、家庭环境、儿童期的文学接受以及他们具体的文学作品,运用心理学、文艺美学、文艺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探讨了童年经验是怎样影响了这些作家的个性、气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倾向的形成以及先在意向结构的建构,接着再从作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题材和主题的选择、作品背景的设置、叙述策略、创作语言、创作风格等方面等方面探讨了童年经验对作家小说创作的介入。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阐释了童年经验和“六十年代作家”的概念,揭示了童年经验与“六十年代作家”小说创作的基本关系,对童年经验和“六十年代作家”研究相关的学术成果进行了清理与总结,确立了本论文的选题依据、预期达到的学术价值,并对本文的研究对象、基本思路和方法以及创新之处进行简要说明。第二章结合作家的自述、作品以及相关历史资料和理论对构成“六十年代作家”童年经验世界的地域环境、时代背景、家庭环境及儿童期的文学接受做了一个较全面而系统的考察,探讨了作家的童年经验世界如何作用于作家个性、气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倾向等方面的形成以及先在意向结构的建构,以期对“六十年代作家”童年经验世界进行概观性了解与归纳性解读,为从写作发生学的意义上研究“六十年代作家”及其作品提供重要依据。第三、四章在对“六十年代作家”作品进行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从“六十年代作家”人物形象的塑造、题材和主题的选择、作品背景的设置、叙述策略、创作语言、创作风格等方面研究童年经验对作家小说创作的介入,探讨童年经验在“六十年代作家”创作中所呈现的多元形态,分析童年经验影响下的“六十年代作家”的创作共性和创作差异性的形成原因,还将“六十年代作家”同五十年代、七十年代及八十年代出生的作家从发生学、叙事学等角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童年经验影响下的不同年代作家群在创作上的共性特征和差异。从“六十年代作家”创作实践来看,童年经验在作品中的呈现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将童年经验作为创作素材和资源,作品背景、人物形象、人物经历等方面和作家真实的童年经验都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另一类是作家在作品中没有直接描写童年经验,但童年经验作为作家先在意向结构的奠基物影响了作家的感知方式、情感态度、审美倾向、价值立场、艺术追求,作品的风格、语言、叙述策略、主题选择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此外,我们也要注意到,并不是童年经验中的所有因素都会对作家产生同样重要的影响,因为对于儿童来说,只有那些给予他们最深、最强烈情绪体验的事物才会深深影响到他们个性、气质、先在意向结构、心理定势及心理结构的形成。第五章为结语部分,综合正文部分的阐述,对“六十年代作家”的童年经验世界进行了概括与总结,归纳了童年经验在“六十年代作家”作品中所呈现出的特点,从发生学的角度指出了“六十年代作家”创作共性及创作差异性的形成原因,也指出了深刻的童年体验给“六十年代作家”带来的创作局限。对下一步研究的问题及今后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 键 词: 童年经验 六十年代作家 小说创作 影响 呈现

分 类 号: [I207.42]

领  域: [文学]

相关作者

作者 宋雯
作者 全艳萍
作者 邓国伟
作者 汤克勤
作者 葛纯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院
机构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机构 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张坤
作者 徐丽华
作者 曹金蓉
作者 李娟
作者 李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