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外交口译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研究 ——以广外学生译员为例

导  师: 莫爱屏;张丽华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摘  要: 外交语言具有礼貌、委婉、折衷、政治敏感等特点(黄金祺,2004;任小平,2000)。合理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让外交语言礼貌得体,在维护己方面子的同时,避免或减少对对方面子的威胁。口译员是否能够准确地传达这种语用效果对于成功的外交至关重要。已有不少研究对外交部职业译员在这方面的表现进行描述和总结,但针对学生译员的探讨还比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学生译员处理外交口译中模糊限制语的方式,然后以Brown&Levinson的“面子理论”和Leech的“礼貌原则”为基础,分析其处理方式产生的语用效果与原文相比是否发生改变,最后总结其表现背后的原因。研究者邀请了20位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口译学生进行汉英交替传译,所选材料来自真实的外交场合,结束后即时进行回忆和采访,研究者对其口译产出以及采访进行录音,用以后续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和采访,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20位学生译员保留或删减源语发言中的模糊限制语,也会在译语中增添源语中没有的模糊限制语。其中删减的模糊限制语超过源语中总数的一半,保留近一半,增添相对较少出现。2)保留的方式对模糊限制语的语用效果影响最小;较高频率的删减使外交语言的礼貌程度降低,对谈话单方或双方的面子威胁上升,不符合外交语言特点;增添模糊限制语通常可使译文更加委婉礼貌,然而有时虽加强了对对方的礼貌程度,却扭曲了发言人的政治立场或威胁到发言人的面子,不符合外交的本质;3)采访得出的删减、增添模糊限制语原因可总结为口译态度和口译能力两方面。多数受试认为模糊限制语不是重要信息,删减、增添对意思影响不大,反映出对外交语言政策性和敏感性以及模糊限制语的认识尚有不足。在口译能力方面,有部分受试删减模糊限制语是由于听力,笔记,记忆等环节无法胜任,而增添则可能是组织语言时填补空白的方法。

关 键 词: 模糊限制语 外交口译 学生译员 面子理论 礼貌原则

分 类 号: [H315.9]

领  域: [语言文字]

相关作者

作者 肖小敏
作者 刘伟奇
作者 刘小珊
作者 廖利华
作者 杨晓旻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
机构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机构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彭川
作者 彭晓春
作者 徐云扬
作者 成海涛
作者 曾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