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幽默、音乐与梦 ——《保留地蓝调》中对抗种族歧视的三大武器

导  师: 周静琼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摘  要: 舍尔曼·亚历克西写著《保留地蓝调》(1995)时,正值“印第安文学复兴”的后期浪潮。新一代印第安作家倡导回归部落文化,在印第安传说与现代文明间搭筑桥梁。亚历克西追随前辈的脚步,捍卫印第安口头述说的传统。随着印第安文学的焦点从个人身份的构建转移到社群意识的建立,他开始不仅为自己而写作,也为整个族群而写作。20世纪90年代初,亚历克西的作品中充斥着无能为力的绝望感。而首部小说《保留地蓝调》一扫灰霾,玩起了幽默的笔调,挑战主流社会对印第安人压抑冷漠的刻板印象。亚历克西的独特之处,除了对幽默讽刺的运用,还体现在他还原真相的信念。他坚持为读者呈现真实的保留地世界,不粉饰也不神秘化。《保留地蓝调》讲述了摇滚蓝调乐队“郊狼跳跃”的人生历程。尽管生活在酒精麻痹、贫困潦倒与自杀阴影的世界,印第安人们仍能以苦为乐,自嘲自讽。当传奇黑人歌手罗伯特·约翰逊怀抱吉他,踏上斯波坎保留地时,他们的生活就此改变。在吉他神力的推动下,郊狼跳跃乐队成立了。成员皆是保留地的异类,包括乐此不疲讲故事的汤姆斯、恃强凌弱的维克多和他的小跟班朱尼尔,后来还纳入了两个来自扁头印第安保留地的女孩。在神秘的音乐天才大妈妈的指导下,乐队积极排练,来到大城市里碰运气。当梦想遭到唱片公司打击时,他们重返保留地,从文化根源地找到了力量和支撑,再次出发。自小说发表以来,就不乏剖析者。但大多从种族身份及种族关系出发,鲜有评论者聚焦印第安族群如何获得生存、甚至获得胜利。更有甚者,把故事的结尾解读为彻头彻尾的失败或是前无去路的死胡同。本文试图探索印第安人如何利用幽默、音乐与梦,对抗令人窒息的现实生活,从而解答以下问题:1)保留地居民如何在几近绝望的环境中寻得幽默?2)保留地生活中,音乐的作用为何?3)各位主角的梦有何意义?4)以上三方面如何造就了印第安部落的存活乃至重生?本论文理论框架包括三大板块,首先是黑色幽默,尤指幽默作为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并且为社区带来凝聚力的理论。其次,蓝调音乐对黑人来说,象征着生存之歌。最后,弗洛伊德认为,某些不可言说的欲望被意识所压抑,而梦正是抒发此类欲望的渠道;另一方面,在美国梦的大背景下,梦也是主人公满足愿望的寄托所在。嘲弄现实的幽默感是印第安人与生俱来的天赋,梦是贯穿起他们精神生活的线索,而音乐则是鼓励种族联合的灵感源泉。在外来力量即蓝调音乐的鼓舞下,他们得以发挥内在力量,以苦为乐,怀揣梦与梦想超越生活。在此过程中,亚历克西成功重塑了印第安形象。《保留地蓝调》不是一首印第安的伤痛挽歌,而是生存的赞歌。通过挥舞幽默、音乐与梦三大武器,印第安人得以苦中作乐、赞颂苦难、绝处逢生。在《保留地蓝调》里,新一代印第安居民展示了向前看、向外看的乐观风貌。

关 键 词: 保留地蓝调 幽默 音乐 生存

分 类 号: [I712.074]

领  域: [文学]

相关作者

作者 郑佳燕
作者 梁玉
作者 曾洪
作者 桑木
作者 李志芳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肇庆学院
机构 广州体育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张坤
作者 徐丽华
作者 曹金蓉
作者 李娟
作者 李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