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20年代的基督教会女校 ——以汕头淑德女校为例

导  师: 黄挺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汕头大学

摘  要: 民族主义是影响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性因素。20世纪初的中国,无论在中心城市还是在边缘地区,无论是震动一时的全局性事件还是地方性事件,都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民族主义的烙印,受国家主义教育思潮的深刻影响,许多学校尤其是教会学校都不得不改写着自己的发展道路,体现出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的国家认同意识,但其中也有例外。本论文主要是在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高涨的宏观历史背景下,聚焦于政治和文化边缘地区的沿海城市汕头,以汕头淑德女校这一所教会女子学校的发展演变历程为例,讨论沿海地区基督教会女子学校在20世纪20年代教育权回收这一历史的关键时刻所体现的特殊品质:在整个社会高举民族主义旗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教会学校遭受冲击、各类学校和学生用不同方式寻求和表现自己对国家的认同时,淑德女校的学生们却表现出一种从容平静的旁观态度,女校也继续走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 本研究课题所得出的结论是:地域特点、学校性质和教育模式,以及学生性别的差异等综合因素决定了不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对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是完全不同的,而正是这些思想意识的不同使学生反过来影响并决定了学校的命运。在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即便在相同的领域,不同的个体的步伐和走向也并不相同的,因此,在讨论历史的时候我们不能过于简单化,既要看到历史的大方向和大趋势,更要注意研究重大事件中有别于大潮流的特殊个体,从不同视角对历史事件进行多层面的开掘,这样才能加深对具体历史事件进程演变的认识,更好地还原历史多样性的特点。 本论文突破了单纯的文献史料研究,采取口述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文献和口述资料介绍近代汕头淑德女校的创建和发展历程,分析淑德女校的办学特点、教育模式,以及学校对学生的影响,讨论淑德这一所教会女校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思潮的猛烈激荡和冲击中,为何能够淡漠应对,并选择了一条与其他的教会学校不同的自然发展到最后自然消亡的道路,如何从性别和地域视角看待淑德女校的特殊命运以及历史的丰富多样性。

关 键 词: 民族主义 基督教 教会女校 收回教育权运动

分 类 号: [G779.29 B979.2]

领  域: [文化科学] [哲学宗教]

相关作者

作者 胡卫清
作者 杜式敏
作者 李兰萍
作者 易训芳
作者 陈国钦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机构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张婉春
作者 张媚
作者 张碧月
作者 张良有
作者 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