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师: 黎平海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
摘 要: 国外对于企业资本结构的研究起源于MM理论,在西方成熟资本市场中,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来看,企业融资都遵循“啄食顺序”理论。自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以来,由于制度安排的不合理等多种原因,上市公司一直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其中股权再融资一直稳定的占据我国股票融资市场的半壁江山,上市公司表现为股权再融资偏好。长期“一股独大”和不合理的股权结构,使大股东在上市公司中拥有绝对的股东控制权,由于股权资本无需偿还和付息的软约束,以及公司治理机制的不完善,再融资后,大股东往往通过多种方式来攫取上市公司财富,以中小股东的利益损失为其私人输送利益。股权分置改革的启动使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有所优化,但最优资本结构的形成仍是道路遥远。2008年“平安事件”似乎预示着上市公司大规模“恶意圈钱”又现,使市场对股权在融资行为再一次产生警醒。本文以2002至2006年期间发生配股和公开增发的109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股权结构及流通A股比例对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的影响发现,大股东对股权再融资行为存在显著的控制性影响;而通过阶段性回归发现股权流动对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存在阶段性的不同影响。在股权再融资后大股东对上市公司影响的实证中表现为大股东投资变更现象普遍,同时通过关联交易恶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而关联交易对企业价值的正影响并不能通过系数的显著性检验。文章最后将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分 类 号: [F275 F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