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东亚地区合作中的中国因素 ——以“10+1”为例

导  师: 侯松岭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

摘  要: 地区主义发展的第二次浪潮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促成了东亚地区合作的形成和全面发展,但是东亚地区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决定了东亚地区现阶段的地区合作必然是一种松散的弱制度化的开放性地区主义。中国作为身处东亚的地区大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抛弃了带有孤立主义色彩的、游离于国际现行体制之外的“中心主义”外交传统,积极融入地区角色,以“亚洲国家”作为其全新的身份定位开始了参与全球机制建构之旅。 本文主要运用地区主义理论在简要分析东亚地区合作的进程、特点及现状的基础上,以“10+1”为例,着重研究了中国与东盟作为东亚地区合作两股主要推动力量之间的合作,对“10+1”机制的运行现状和发展阻力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该机制对于中国、东盟及整个东亚地区合作的意义。对于中国来说,“10+1”机制不仅是东亚地区合作机制框架的主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参与国际机制建设的第一块试验田。跟进其发展进程并总结经验,对中国今后的外交政策制订、外交理念发展有特殊意义,学习如何在地区机制框架内发展与东盟的关系也是中国走向现行国际体制的重要一步。因此,本文在对中国在东亚地区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出分析判断后,对中国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如何发展与东盟关系以及如何参与地区合作做出了初步探索。本文认为地区相互依存的形成,国家参与地区合作的发展其最终都要落实于国际合作机制的形成,东亚地区合作的前景在于地区合作机制发展的程度,中国参与地区合作的最终目的也在于形成构建地区或国际机制的能力。

关 键 词: 东亚 地区合作 中国因素

分 类 号: [F114.46]

领  域: [经济管理] [经济管理]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暨南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廖刚
作者 张为
作者 张丽丽
作者 张丽娟
作者 张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