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师: 覃成林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
摘 要: 交通运输设施通过改善沿线城市的可达性而增大区域之间、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频率和规模,有助于加强区域间的要素流动和城市经贸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从而促进经济带的形成和发展。高速铁路作为一种速度快、运量大、频率高的新型交通运输方式,极大地压缩了不同区域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往来运输成本,促使经济活动向高速铁路沿线集聚,这必将会对沿线区域一体化进程和沿线经济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首先,本文考察了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带的影响机制。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归纳梳理,本文认为,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带的影响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通过提高城市的可达性,促进了区域要素频繁流动,有助于加强城市空间经济联系,使交通线路沿线城市的市场区范围在空间上连续甚至重叠,从而增强沿线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竞争、分工与合作;同时,发达的交通网络将促进沿线城市的要素和经济集聚,引发产业结构变动。这两个方面的作用将推动沿线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从而形成经济带。其次,本文以“四纵四横”高速铁路客运干线为例,分析了高速铁路建设对经济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路径。从可达性的变化入手,本文区分出总体、“四纵四横”各条干线、枢纽城市三个层次,对高速铁路沿线城市空间经济联系、市场区范围及经济集聚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可达性与沿线城市空间经济联系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即高速铁路发展将增强沿线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并促成沿线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相对差异的缩小;高速铁路沿线城市的市场区范围迅速扩大,市场区范围的相对差异随可达性的提高而缩小,有利于沿线城市的经济增长,但不同区域沿线城市经济增长的空间集聚程度存在差异。其中,京广线和沪昆线上沿线城市经济增长的集聚程度较高,京沪线、青太线和杭福深线的集聚程度较低。最后,本文分析归纳了我国已经规划并建设的经济带为何长久以来效果有限的原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各条干线沿线城市经济增长的空间集聚差异,并预测我国“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络建成后将有可能形成的经济带。结果显示,京沪线、沪汉蓉线和杭福深线沿线区域更有可能形成沿高速铁路干线发展的交通经济带,京广线其次,而京哈线、青太线沿线区域形成交通经济带的阻力较大。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高速铁路对于加速沿线区域一体化、促进经济带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但对于沿线中小城市来说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将带来诸多挑战。对此,中小城市应通过完善本地的交通基础设施,根据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以便抓住高速铁路带来的发展机遇。国家亦需采取相应的对策,有效利用高速铁路对于经济带的积极影响,控制有可能出现的消极影响。
分 类 号: [F124 F5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