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利益集团、地方势力与政府 ——1947-1948年广州疏河案研究

导  师: 林济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

摘  要: 20世纪30年代广州经济比较繁荣;政府为加强统治而命令建立各种社团,并对其制定了严密的政策;面对政府的压迫,民间社会组织社会团体与之抗衡;这些因素促进了20世纪30年代广州社团的发展。抗日战争结束后,随着经济的逐步恢复和发展,广州的社团得到迅速发展。40年代后期轰动一时的疏河案则进一步揭示了解放战争时期广州地方政府、利益集团、地方势力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该案源于解决三山、苇涌、半蒲一带河道淤塞的问题。宋子文主粤政后权力分配不均,没有关注CC派的利益,而地方实力派代表人物朱克勤没有受到重视。朱克勤在CC派和广东其他地方势力和利益集团支持下,成立疏浚三山、苇涌、半蒲一带河道河促进会收费疏河来获取利益进而扩大影响。疏河会收取疏河费长达半年之久,得到了能从朱克勤势力获取利益的政府机关的支持,遭到了被损害利益的广州航政局的反对。宋子文面临各方面的不满,需要想方设法来稳固其统治;朱克勤与潘月樵的行业冲突损害了绥靖公署高官邓龙光的利益;航政局长与朱克勤个人恩怨深重,其机关利益因疏河会收费遭到损失;这些因素促成朱克勤被捕。各方势力心怀鬼胎声援支持朱克勤,更加剧了广州地方政局的混乱。面对这种局面相关当局骑虎难下、左右为难。经过各方势力的激烈对抗、博弈,朱克勤获保释;各方又经过了系列较量、协商、妥协,疏河案最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个案例折射出20世纪40年代后期广州社会的一些特征:政府处于弱势状态,而有地方势力主导的民间势力则处于强势状态;社会缺乏一致性,不能形成民主协商达成一致的机制;国家缺乏一致性,政府内部部门利益和派系关系复杂,削弱政府的力量和权威,影响了政府的治权。

关 键 词: 利益集团 地方势力 政府

分 类 号: [K266]

领  域: [历史地理] [历史地理]

相关作者

作者 于战明
作者 范俊兵
作者 胡守为
作者 陈玉森
作者 叶锦花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徐佳宁
作者 曾彧
作者 杨卫华
作者 欧阳娟
作者 武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