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师: 臧俊梅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华南理工大学
摘 要: 保护耕地,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一件大事,对中国来说尤为重要。保护耕地,本质上是保护农业和粮食安全,保护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和耕地总量逐年减少的趋势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耕地保护政策作为我国写入法律的基本国策,其权威性和严肃性不言而喻。该项政策自确立以来,在控制建设用地扩张、促进存量土地挖潜、保护优质耕地、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与生态退耕政策实施,原有的耕地保护制度逐渐暴露出协调性差、经济激励缺乏、机制设计不完善、可操作性差等缺陷。因此,有必要重新检讨耕地保护政策。本研究以耕地保护政策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内外有关耕地保护问题的研究成果,对改革开放后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演变进行分析。首先,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演变历程,在理清改革开放后我国出台的152项耕地保护政策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和农业经济发展过程,将改革开放后我国的耕地保护政策划分为5个阶段:1978—1985年政策起步阶段、1986—1991年政策发展阶段、1992—1997年政策巩固阶段、1998—2004年政策调整阶段、2005年至今政策完善阶段;其次,在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耕地保护政策变革的脉络基础上,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对1978——2013年出台的152条耕地保护政策文本进行定量化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现已形成以导向性与辅助性政策为主,以规制性、技术性、修订性、处罚性、自查性为辅较为完善的耕地保护政策体系;最后,运用制度经济学分析方法对我国耕地保护政策进行深入分析,基于制度供给与需求角度,剖析耕地保护政策演进过程,从中把握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户的目标和行为逻辑,进行耕地保护供求均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耕地保护政策具有明显的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特点,多重主体的利益博弈为耕地保护政策变迁提供动力,耕地保护政策变迁过程中“路径依赖”不容忽视。
分 类 号: [F323.211]
领 域: [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