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回到感性活动本身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本体论根基

导  师: 解丽霞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华南理工大学

摘  要: 马克思感性活动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是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马克思对它们进行了积极的批判与改造。一方面,通过对自然主义感性直观不彻底性的批判,马克思还原到了直接自明的感性活动本身,即人的现实存在直接的自我显现与展开过程。另一方面,通过对唯心主义历史辩证法的批判改造,确立了感性活动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辩证否定性,还原了人的现实感性存在活动在历史性维度中的辩证发展过程。马克思立足经济学研究的视域,通过与辩证法的内在结合,最终奠定了人的现实本体论(存在论)根基,回到了现实的感性活动本身,即感性活动及其内在固有的辩证发展。在现实的感性活动中,一方面人通过能动地创造对象,超出自身,将对象性的本质力量外化为现实的、在自身之外的对象,确证了自己是有意识的、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同时证明了感性活动是自由丰富的生命活动过程。另一方面,对象由于表现了人的生命活动而具有了人的本质力量的性质,成为了人化的对象。在感性活动本质性的社会关系中,人与对象(对象化的自己和人化自然)达到了真正现实的统一。感性活动由于自身内在的矛盾运动而体现为一个不断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的实质就是辩证否定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的一定阶段,由于感性活动自身物质方面与精神方面即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的分离所产生的社会分工,最终导致了人的异化。异化的产生与扬弃是现实物质生活方式即感性活动本身所包含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矛盾运动的结果。异化不是抽象的人的本质的丧失,而是感性活动由于自身的辩证否定所必然出现的客观历史现象,是人的本质力量以一种否定形式的继续展开。同样,异化的扬弃也不是对抽象的人的本质的复归,而是感性活动由于自我否定所带来的自我超越,即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性展开,扬弃异化的归宿就是共产主义。

关 键 词: 感性活动 本体论 分工 异化 共产主义

分 类 号: [B0]

领  域: [哲学宗教]

相关作者

作者 戴湘
作者 史英哲
作者 林高财
作者 刘卓红
作者 曾晶晶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张玉普
作者 张蕾蕾
作者 张馨文
作者 徐敏
作者 施群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