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师: 黄滨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广州大学
摘 要: 从20世纪的80代开始,珠三角地区一直生活着一个特殊的群体——“代耕农”。代耕农是指离开原住地,从相对偏远的农村到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边缘或者城乡结合部,租赁当地居民的耕地进行替代性耕种,种植各种果、菜等农作物的农民,既离乡不离土的农民。代耕农含辛茹苦,背井离乡,生活在城市的边缘或者夹缝中,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对于这一群体缺乏系统的保护政策,致使身在异乡的代耕农常常陷于尴尬困境中。从全国范围看,珠三角地区是代耕农最早出现的地区之一,也是规模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地区的农民纷纷“洗脚上田”流入二、三产业,造成大量的土地撂荒。当地政府部门为完成公粮任务,出台政策吸引周边地区的农民前来耕种。进入90年代,珠三角的农业耕地依托穗、港、澳经济发达的优势,可谓是寸土寸金,这就自然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从而在珠三角形成一批相当规模的代耕人群。东莞市就是代耕农聚集的最具有代表性城市之一。代耕农采用个人或者家庭为单位的组织结构,由于缺乏劳动保障与社会福利,往往处于不受政府监管的社会边缘与底层。现阶段,珠三角地区的政府部门没有出台专门针对代耕农这一群体的系统政策,即使个别地方出台的部分政策也是内容单一,存在局限性。代耕农问题还没有真正进入政府政策的视角。笔者围绕这一课题,经过长期深入的调查研究,多次深入东莞市宁明县代耕农聚集的乡镇,与代耕农同吃同住,了解代耕农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尴尬境遇。在此基础上,从政府政策的角度出发,试图提出一系列切实保障代耕农生存和发展的政策设想,为政府部门解决代耕农问题提出若干建设性意见。笔者努力在本选题的研究中达到以下创新:第一,研究视域创新,代耕农群体以及扶持政策,仍然是学术界少有学者问津的领域;第二,研究方法求新,既充分搜集文献资料更注重系统的实地调研,深入代耕农生产、生活的实地,搜集第一手原生态的资料;第三,对代耕农政策扶持措施进行若干探新,例如,建立代耕农档案,有区别的满足代耕农的入户要求:在代耕农原住地与所在地教育部门间推行“教育券”;建立代耕农所在地与原住地政府部门的对接机构等等。
分 类 号: [F327]
领 域: [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