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义”概念的日本传播及其意义变迁

导  师: 肖平

学科专业: 050205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

摘  要: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交流渊源流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在儒家思想中占据重要席位的“义”也很早就传到了日本,并渗入了日本人生活的各个层面。 本文主要针对“义”概念在日本的传播及其意义变迁进行研究。全文分为四章,第一章大体介绍中国“义”的意义及其道德地位。第二章到第四章则通过统计分析“义”字在日本如何被使用,以剖析其意义变迁。笔者以日本岩波书店出版的『日本古典文学大系』的一系列文献为参考资料,对不同时代的“义”作了详细的分析。 第二章就上代的“义”的使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日本上代属于“义”字传播的初期。由于出现“义”字的文献只有六部,用例也不多,本章分为六节,逐个分析“义”在每部文献中的使用情况。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义”多被当作一个表音符号来使用。而知道“义”这一概念的也仅限于高级贵族以及佛教僧侣,一般平民百姓无缘了解“义”这一外来词。 第三章主要从专有名词的“义”、普通名词的“义”、“义”的读音三个方面分析其在中古时期的情况。即“义”概念的过渡期。在这一时期,“义”被更多的贵族及文人所熟知,但用法跟上代仍十分相似。 第四章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作为“义”概念的变迁期——中世,这个时期最大的特点便是新兴武士阶层的成长以及武家社会的形成。“义”也随之抹上了武士的浓厚色彩。中国儒家提倡的是“仁义”,而武士崇尚为了主君甚至牺牲生命的“忠义”。这个“忠义”思想不仅仅被武士阶层所推崇,也渗透到了整个日本社会。它的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并将继续影响下去。

关 键 词: 日本 传播 意义变迁 忠义 仁义

领  域: [语言文字]

相关作者

作者 钟雅茜
作者 孙廷林
作者 宋水英
作者 于霞
作者 沈逸莹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政法学院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
机构 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
机构 广东培正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彭川
作者 彭晓春
作者 徐云扬
作者 成海涛
作者 曾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