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传播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导  师: 皮家胜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广州大学

摘  要: 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传播事件”进行研究,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上就是一种传播事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传播的过程,它在本质上符合“传播事件”的全部规定性、是一个由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着的“传播构件”联接着的整体,我们将其作为“传播事件”只不过是这一实践活动的一种理论上的概括而已,所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应该也必须遵循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即,以传播学为视域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存在着可能性。然而,当站在传播学的视域中来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就会发现,以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传播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这些缺陷和不足在新形势下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效推进,由此表明,以传播学为视域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存在着必要性。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身就是一个传播事件、以传播学为视域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存在可能性又具有必要性,才使得我们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传播事件”来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根据传播学理论,传播者是传播活动中的“把关人”,传播受众是传播活动中传播符号的释码者、传播效果的反馈者,但二者的角色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相互包涵、可相互转换的,传播者要善于运用传播受众的主体能动性,建立反馈机制,能从传播受众那里辩证地吸取新鲜经验和养分,以便能及时改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方法、增强传播效果。 历史事实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由哪个人或哪个组织在某个时期通过一次性努力完成,而是在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后才形成了目前这样较完善状态,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将继续进行下去。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马�

关 键 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传播事件 传播者 传播受众 传播过程

领  域: [政治法律] [政治法律] [文化科学]

相关作者

作者 刘秀兰
作者 孙文艳
作者 丁晓蔚
作者 粟佳
作者 杨雄辉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广东海洋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成然
作者 朱丽敏
作者 李明华
作者 杨春玲
作者 梅醒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