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近代潮汕侨乡建筑美学研究

导  师: 唐孝祥

学科专业: A0106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华南理工大学

摘  要: 作为新兴的美学与建筑学交叉学科,建筑美学的产生及其理论的发展不仅拓展了美学研究视野,同时也丰富了建筑理论。近代潮汕侨乡建筑美学研究这一课题就是从建筑风格入手对美学进行的一个具体化研究,研究上采取理论层面的交叉综合研究与实践层面的调查考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理论层面上,在对美学、建筑学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史论结合法”、“比较研究法”等多种方法。实践层面上,借鉴社会学中常用的田野调查法,对潮汕民居建筑进行实地考察、调查与分析,同时通过潮汕各地县志、族谱了解建筑的背景,收集民居建筑的第一手资料。建筑美学覆盖面广,民系审美心理、审美文化机制等都是其研究内容之一,本课题按照逻辑结构重点对潮汕侨乡建筑的发展历程、审美属性、及审美特征进行阐析,其研究目的在于探究影响其形成的潮汕民系精神的核心层面,并由此追溯潮汕文化的根源及构成,最终为潮汕建筑的保护和发展,以及中西文化交流与选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按侨乡形成的衡量标准而言,潮汕侨乡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初步形成。潮汕侨乡形成以后,华侨投资极大地促进了潮汕侨乡的建筑发展,不仅促进了潮汕城市的近代化进程,奠定了潮汕地区城市的基本格局,同时在潮汕广大乡村留下了大量风格独特装饰精美的民居建筑,并促使潮汕城市与乡村两者建筑形成发展不平衡的特点,这从另一侧面体现潮汕侨乡在近代中西文化交锋过程中的艰难抉择心态,同时与广东其他侨乡相比体现了更为顽强的乡土性。 这种乡土性来源于潮汕侨乡既开放又封闭的独特的地理概况,它造就了潮汕民系独特的既开拓又保守的精神内涵,一方面形成了海洋文化影响下的敢拼敢闯、争强好胜甚至投机取巧的一面,另一方面又使彬彬有礼、诚实守信、重人伦、重亲情的儒家文化成为潮人日常行为中的精神内核,体现了独特的矛盾二重性特点。具体表现于四个核心层面:价值取向上的开拓创新、尊儒而又重商;社会心理上的博采众长、团结而又排外;思维方式上的微观机巧、经验直观;审美理想上的精美细致、雅俗共赏。 以侨乡为背景的潮汕民系精神深刻地影响了潮汕近代建筑的审美属性。从表现形式而言,建筑的审美属性实质上就是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三大特征的综合体。三者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建筑的地域性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主要通过建筑对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建筑材料等方面的适应性表现出来。建筑的时代性体现建筑发展的动力来源,体现了建筑对特定社会政治、经济、治安等条件的适应性。建筑的文化性是则体现建筑的内涵和品位,是建筑发展的最终目标,是特定民系深层次文化精神的外化。潮汕侨乡近代建筑传承了潮汕民系传统文化的精髓,保持了浓厚的地域文化特点,体现了适应地域、时代、人文的突出审美属性。特别是在礼序观念、风水玄理及炫富心理的人文适应性上极大地彰显了潮汕民系精神。 建筑的审美属性与审美主体的审美需要相契合产生了价值学意义上的建筑美。潮汕民系精神的二重性特点,深刻地影响了潮汕侨乡建筑的审美文化特征。其乡村建筑形制的延续性与城市建筑形制的兼容性来源于潮汕民系保守与开放的二重性心态,建筑技术的务实性以及建筑装饰的炫耀性则体现了潮汕民系务实与虚荣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心理深刻地反映了潮汕文化中儒家主体文化与海洋性文化的抗衡,同时体现了经验性文化及商业文化在潮汕近代建筑上的影响。这种充满矛盾的审美文化特征使近代潮汕侨乡建筑与广东的五邑侨乡、兴梅侨乡近代建筑相比尤显独特,深刻地展示了潮汕民系博采众长的开放品格以及灵活变通的处世态度。

关 键 词: 建筑美学 潮汕侨乡 近代建筑

分 类 号: [B83]

领  域: [哲学宗教]

相关作者

作者 张长明
作者 夏五四
作者 罗容华
作者 佀同壮
作者 何先义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机构 东莞理工学院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机构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张玉普
作者 张蕾蕾
作者 张馨文
作者 徐敏
作者 施群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