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东晋南朝“钱荒”初探

导  师: 李天石

学科专业: F0105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南京师范大学

摘  要: “钱荒”,即“钱少不敷流通”。它是长期、周期性困扰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货币问题,然时代不同,“钱荒”发生之原因、“钱荒”之程度、政府“救荒”之措施及效果也不尽相同。本文以“钱荒”为研究对象,以东晋南朝、长江流域为时空范围全面探讨这一货币问题的来龙去脉,文章认为:东晋南朝时期,中国的商品货币经济继秦汉之后继续向前发展,特别是长江流域钱币使用普遍,铜钱成为当时商品交易的主要媒介,而市场上流通的铜钱数量明显不足以满足商品交换的需要,“钱荒”现象出现。为应对“钱荒”,东晋南朝历届政府采取了废钱用谷帛、增加铸币量、减重铜钱、专用古钱、发行铁钱等一系列措施,但都因各种原因以失败而收场。政府“救荒”努力的失败预示着货币制度的更加紊乱,这使东晋南朝初具规模的商品货币经济顿受挫折,也是东晋南朝政权更替频繁的一个重要因素,但“钱荒”这一货币现象的出现本身并不意味着东晋南朝时期货币经济的衰落,商品经济的若有若无和自然经济统治地位的加强,反而更加有力地说明了这一时期商品经济的活跃和发展。全文共分五大部分。绪论及学术史回顾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及对本选题进行学术史回顾。第一章、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与通货需求的持续增长。本章旨在探讨东晋南朝“钱荒”现象出现的社会经济背景,认为:东晋南朝时期,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南方少数民族纷纷出居平原,租佃制的盛行,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东晋南朝的商品货币经济在秦汉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并达到了比较高的程度,这促使国家财政收支日益趋向于货币化,通货需求亦持续增长。第二章、东晋南朝的货币政策与“钱荒”现象。本章主要根据东晋南朝的相关文献记载和近年来的地下考古材料得出结论:东晋南朝不合理的货币政策使得“钱荒”现象几乎贯穿于东晋南朝整个时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商品交易的顺利进行。第三章、艰难“救荒路”及其失败。本章主要介绍东晋南朝政府为解决“钱荒”问题而采取的废钱用谷帛、减重铜钱、允许私铸等努力,但因没有把握住“钱荒”问题的实质,这些努力最终都以失败而收场。结语部分在前文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材料最后得出结论:“钱荒”这一货币现象的出现本身并不意味着东晋南朝时期货币经济的衰落,商品经济的若有若无和自然经济统治地位的加强,反而更加有力地说明了这一时期商品经济的活跃和发展。

关 键 词: 东晋 南朝 钱荒

分 类 号: [K237.2;K239.1;F822.9]

领  域: [历史地理] [历史地理]

相关作者

作者 权家玉
作者 周航
作者 毕云
作者 任新立
作者 李琼宇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机构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机构 深圳大学
机构 香港中文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徐佳宁
作者 曾彧
作者 杨卫华
作者 欧阳娟
作者 武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