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中国古典审美视野中的“致”

导  师: 刘绍瑾

学科专业: A0106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

摘  要: “致”是中国古代审美视野中的一个重要术语。自魏晋六朝以来,“致”审美术语频频出现或被用于各种不同的文献著作和文艺批评话语中。但是,当它作为文艺批评视野中的审美术语时,通常只作为一个粘着语素,不单独使用,必须在其前或后(主要是在其前面)加一个名词、形容词等词根,如:风致、雅致、高致、韵致、情致、思致、理致等等。“致”加上前置或后置词根后,有些词性逐渐衍变过度到审美领域,具备了审美色彩和内涵,组成一系列复合式审美词汇。这些复合式审美词汇成为了中国古典审美视野中一群类范畴的术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某种审美特征。“致”作为我国古代艺术批评中的一个重要审美术语,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反映了中国人特有的思维形式和心理特征,成为中国传统诗学的独特视角。“致”审美术语,一方面反映了中国传统诗学讲求兴趣、寻求神韵、追求境界的审美特征;另一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诗学讲究中和、蕴藉之美的审美特性。这与西方文化视野中,以主客对立、逻辑演绎思维形成的诗学理论有众多的区别。“致”术语的审美内涵的形成有其深厚的哲学基础,它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儒、道思想和观人学思想之维上的。儒家的哲学思维产生了以“雅人深致”为特色的审美趣味,道家的自然观和生命观产生了以“风人之致”为特色的审美趣向,魏晋南北朝开始盛行的注重“形”、“神”及“骨”的观人学思想,则催生了注重人物“神致”、“情致”等为特色的另一审美维度。“致”审美性术语在中国传统艺术批评领域具有其独特的批评价值。艺术形式内容中的形神问题,作品意义及意象的阐明,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的表征,这些都是“致”审美术语的批评研究价值。通过“致”审美术语的归类总结和理论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致”将作为中国古典审美领域中的一类范畴而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更深入地研究。

关 键 词: 术语 古典审美视野 诗学特性 哲学基础 批评价值

分 类 号: [B83-09]

领  域: [哲学宗教]

相关作者

作者 章必功
作者 曾肖
作者 陈志鹏
作者 赵顺宏
作者 陈方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
机构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张玉普
作者 张蕾蕾
作者 张馨文
作者 徐敏
作者 施群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