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古代汉语标记被动式研究

导  师: 徐正考

学科专业: E0103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吉林大学

摘  要: 吕叔湘把汉语分为古代和近代两个时期,本文研究的时间节点是以隋为结点的古代汉语,又把古代汉语分为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两个主体部分。1运用构式语法及语法化理论对古代汉语部分的“于”、“为”、“见”、“被”等标记被动式作历时与共时的全面考察。考察中充分利用甲骨文、金文、本土文献、佛传经等语料对标记被动式的类型、构式特点、施事宾语的特点、被动式中动词性成分的特点以及被动标记的分布、层级和功能等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和阐释,勾勒出标记被动式在古代汉语中的历时发展轨迹,同时,着眼于同一标记被动式的历时比较研究,以揭示古代汉语标记被动式发展演变的特点和规律。全文的内容如下:第1章绪论,回顾了汉语被动式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脉络;介绍了汉语被动式概念的界定、研究的对象、价值和意义以及与被动式研究相关的语法理论;说明了本文的研究范围、研究分期、研究目标、研究语料和研究方法。第2章对上古汉语的标记被动式进行研究。“于”字被动式是上古汉语被动的主要形式,这一章首先回顾了“于”字被动式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脉络;然后分殷商及西周、春秋战国、西汉三个时期考察上古汉语的标记被动式,主要通过各标记被动式的使用情况统计和类型描写,展现各阶段标记被动式的特点、施事宾语的特点、动词性成分的特点以及被动标记的层级及分布,基于考察、描写、分析基础上建立上古汉语被动标记范畴,并对各标记的呈现和功能进行归纳。2第3章对中古汉语标记被动式进行研究。这一章首先回顾了中古汉语标记被动式研究现状,特别关注中古汉语的主要被动形式“为”字式的研究情况;然后,分东汉、魏晋、南北朝及隋代三个时期考察中古汉语的标记被动式,考察中区分本土文献书面语语料和佛传经口语语料,分别对两类语料进行考察和统计,通过共时描写和历时比较对这一时期的标记被动式作出相应的阐释。1第4章结语,运用比较法、归纳法以及构式语法、语法化理论等对古代汉语标记被动式的发展演变的特点、规律和动因等做一个总结和归纳;同时对没有来得及考察解释的问题做一个线索和存疑小结。

关 键 词: 古代汉语 被动式 被动标记 被动句

分 类 号: [H141]

领  域: [语言文字]

相关作者

作者 卞仁海
作者 曹凤霞
作者 彭咏梅
作者 万书言
作者 刘鸿勇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惠州学院中文系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彭川
作者 彭晓春
作者 徐云扬
作者 成海涛
作者 曾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