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微通道内交变电场驱动电渗流及其混合数值模拟

导  师: 刘莹

学科专业: H0401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南昌大学

摘  要: 微流控芯片实现了对分析实验室功能的集成化,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已经成为当今MEMS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流体在微通道内传输和混合作为微流控芯片中的两个重要操作过程,将直接影响微流控芯片的性能。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将交变电场作为微通道中流体的驱动力,以数值模拟方法为手段,系统地研究了交变电场驱动时的电渗流及微混合。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从微流体流动中的动电现象出发,研究了双电层及电渗流形成的机理,分析了电渗流相关物理场及其控制方程。在Debye-Huckel近似的条件下,求解了二维光滑微通道中双电层电势分布和电渗流速度的解析解,将解析解与数值解进行了比较,验证了基于有限元法的COMSOL Multiphysics数值解的可靠性。2.基于有限元法,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模拟了二维光滑微通道内交变电场驱动电渗流,讨论了电场频率、电场强度、溶液浓度和微通道高度等因素对电渗流的影响。结果表明,交变电场驱动电渗流速度分布呈“波浪状”,速度变化与电场变化不同步,随着电场频率的增大,“波浪状”速度流型更为明显,并且双电层滑移速度减小,尤其当电场频率大于3000Hz时,双电层滑移速度迅速下降,说明高频交变电场对微通道内流体的驱动效果降低;电渗流速度和双电层滑移速度与电场强度成正比,随溶液浓度的增大而非线性地减小;溶液浓度和微通道高度的增大使双电层厚度相对变薄,“波浪状”速度流型的波峰更加尖锐。因此,可通过改变以上因素实现对电渗流速度和流型的控制,这为微通道内交变电场驱动电渗流精确控制提供了理论参考。3.对二维亲/疏水微通道内交变电场电渗流进行了模拟,研究表明,与亲水微通道不同,疏水微通道中由于壁面存在滑移速度,电渗流速度和双电层滑移速度明显增大,且与滑移长度成正比;疏水微通道中,双电层滑移速度随溶液浓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因为当溶液浓度大于10-4mol/L时,边界滑移速度的增大成为影响双电层滑移速度的主要因素。以上研究成果使得对电渗流的研究更加全面。4.提出了一种主动式增强微通道内流体混合的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讨论了交变电场强度、电场频率、电极对数和电极极性等对微混合的影响。结果显示,垂直于微通道轴向的交变电场能够有效地诱发混沌流,提高微通道内流体混合效率;随着电场强度和电场频率的增大,混合效率总体呈增大趋势,当频率在4~8Hz时,微通道出口处混合效率不稳定,有较大波动;随着微通道壁面电极对数量的增加,混合效率先减小后增大;相比于电极极性相同时,电极极性相反时,混合效率明显增大。根据这些因素对混合效率的影响规律,优化了模型参数,获得了0.5s后微通道出口处混合效率相对稳定地保持在99%的理想混合效果,与无外加交变电场时53%的混合效率相比,混合效率提高了46%。这为提高微尺度下流体混合效率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并为微混合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 键 词: 微流体 双电层 电渗流 数值模拟 微混合 混合效率

分 类 号: [TN492;O441]

领  域: [电子电信]

相关作者

作者 黄伟力
作者 周艳利
作者 余壮雄
作者 刘兰凤
作者 林国彬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机构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机构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气象研究所
机构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黄立
作者 毕凌燕
作者 廖建华
作者 王和勇
作者 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