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马克思早期人本质理论的发生学解释

导  师: 胡潇

学科专业: C0501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广州大学

摘  要: 马克思早期人本质理论形成的第一个时期是1835年8月到1843年12月。这个时期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小阶段:第一个小阶段是从1835年8月的中学毕业论文时期到1842年2月的博士论文新序言时期。在这个小阶段,马克思关于人本质的核心思想是“自我意识是人的本质”。第二个小阶段是从1842年2月到1843年的3月的“莱茵报”时期。在这个阶段马克思关于人本质的核心思想是“自由是人的本质”。第三个小阶段是从1843年3月到1843年12月。在这个时期,马克思从国家、社会和人的世界的现实角度来理解人的本质。对人本质的理解从对自然人的个体的抽象开始转入对现实人的理解,这标志马克思人本质理论视角发生了初步的转换。马克思早期人本质理论形成的第二个时期是从1844年4月起到1846年5月止,即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开始,到《德意志意识形态》为止。在此期间,马克思分别从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理解人的本质,最终把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之上。马克思是从“现实的人”出发转向唯物史观的,唯物史观的形成也标志着人本质理论的最终形成。在唯物史观的视野中,人的本质具有自然本质、社会本质和精神本质三重性,人的三重本质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的。马克思对人本质的理解在哲学上最大的变革在于对人的理解方式的变革。传统哲学对人的理解方式是从对自然人的个体中得出普遍的抽象,从个体中抽象出理性、精神、意志、自由等等作为人的本质。而马克思则转换了理解的方式,从“人的世界”、“国家”、和“社会”的角度来理解人的本质,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最终把对人本质的理解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之上。正是以是否实现了“对人的理解方式转变”为标准,笔者把马克思早期关于人本质的思想划分为“人本质理论视角的初步转换”和“人本质理论的最终形成”两大阶段。马克思由唯心主义的人本质理论出发,最终形成了科学的人本质理论,同时也形成了唯物史观,使传统哲学中对人的理解、对社会与历史的理解由意识形态转变为科学。

关 键 词: 马克思 人本质理论 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人学 唯心主义

分 类 号: [A811]

领  域: [哲学宗教]

相关作者

作者 陶翀洋
作者 侯志菲
作者 林高财
作者 石小霞
作者 何友鹏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
机构 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张玉普
作者 张蕾蕾
作者 张馨文
作者 徐敏
作者 施群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