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当代中国乡村治理研究

导  师: 盛清才

学科专业: L0401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广东海洋大学

摘  要: 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乡村治理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的一项制度创新,是中国乡村基层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当代中国最引人瞩目的政治现象。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村治理改革作为一项伟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在中国乡村如火如荼地展开,近30年的实践证明,这场社会改革极大地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发展,对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及民主政治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但不容忽视的一个事实是,在乡村治理运作过程中,“乡政村治”陷入了重重困境。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当代中国的乡村治理,以期为未来的乡村治理改革提供新的路径。本文以江浙地区为例,通过深入研究当代乡村治理的格局,探讨乡村治理的深层次问题,力求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笔者把当代江浙地区的乡村治理现状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重点分析了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治理环境和治理特点。总体上认为,江浙地区作为中国乡村的一个区域空间,其治理状况基本上反映了当代中国乡村治理的现状。笔者认为,当代的乡村治理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社会基础,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演进,乡村治理实践方式在不断完善,治理功能在不断强化,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从当前来看,乡村治理具有丰富的社会环境条件,其社会人文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已日趋成熟。江浙地区作为基层民主改革的试验田,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已积累了诸多成功经验,他们在扩大基层民主、推进依法治村、密切干群关系、完善公共服务、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已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这些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全国其他地区学习、借鉴。需要指出的是,乡村治理改革处在动态的发展变化之中,在当前的“乡政村治”治理体制下,政府治理和村民自治时而呈现出冲突,时而呈现出合流,这种矛盾性的表现使乡村治理和其基本的善治理念相背离。其突出表现是职能转型不到位,治理结构不规范,法规制度不完善,思想观念相对滞后等。究其原因,可归结为体制环境制约、保障制度缺失、思想观念束缚等方面。笔者认为,应当坚持“双重民主化”(国家主导民主制度变迁、村民实行自治)的理念,充分发挥国家制度层面的主导作用,有效调动村民自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上下结合地推进当代中国乡村的民主化治理进程。本文提出了诸如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治理结构、健全法规制度、加强民主监督、完善文化建设、革新行政手段以及借鉴域外经验等一系列改进和完善乡村治理的思路和对策。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乡村治理运作模式的不断成熟和完善,一定会出现一个生动活泼的乡村治理局面。

关 键 词: 当代中国 乡村治理 体制 结构 模式 运行机制

分 类 号: [D422.6]

领  域: [政治法律] [政治法律]

相关作者

作者 朱宏伟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康秋实
作者 廖伟导
作者 廖芳
作者 张万坤
作者 张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