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宋代诗歌学问化”研究

导  师: 魏中林

学科专业: E0105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

摘  要: 学问化问题作为一个极富民族文化内涵和诗性内涵的诗学命题,贯穿了中国古典诗学发展过程的始终。学问化的诗学特征,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作家的创作中有着或强或弱、或显或隐的表现。在经历了充分的积累之后,发展到宋代,宋人凭借他们的学问修养,大量以学问为诗,其诗歌前所未有地表现出了学问化的特征,学问化特征也就成为了宋诗特色的最鲜明的表现形式。本文以宋代诗歌的学问化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系统地梳理宋人的学问化诗学理论和宋代学问化诗歌创作的发展过程,探讨学问化特征在他们诗歌中的具体表现形态及学问化诗学倾向形成的文化动因,以突显宋诗的学问化诗性内涵,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宋诗及宋代诗学理论的认识。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绪论部分阐论了将“学问化”纳入研究视野而使之成其为“问题”的学理依据,简述了各个历史时期对宋诗学问化问题研究的基本状况及其对于宋代诗歌研究的意义;对诗歌学问化的内涵做了简要阐释,对诗歌与学问发生联系的途径及学问化在诗歌创作中的表现形态也做了简要说明。第一章阐述了宋代诗歌学问化问题生成的背景,包括文化背景、诗学渊源和诗学背景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宋代文化在发展中逐步定型并走向高度繁荣,是宋诗学问化倾向形成的文化背景,宋代文化的独特性决定了宋诗学问化特征的具体表现形态,也决定了宋诗学问化的深度和广度。从诗学渊源上来说,杜甫、韩愈、李商隐等中晚唐诗人的学问化诗歌的创作,是宋诗学问化诗歌创作的先导。宋代学问化诗歌的创作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忌俗求雅的美学趣尚和破体为文的诗学倾向的背景下进行的。第二章从整体上对宋代学问化诗歌创作主体的身份进行了区分,依据宋人的论述,对诗人之诗、学者之诗和文人之诗进行了比较和区分。大体说来,宋代学问化诗歌创作主体的身份,包括学者的诗人化和诗人的学者化的双向发展。诗人之诗、学者之诗和文人之诗在学问含量上有很大不同,也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审美风格。第三章对宋代的学问化诗学理论进行了梳理。在对前代学问化诗学理论的发展过程进行简要梳理的基础上,从诗歌的本质论、主体修养论、创作论、批评鉴赏论等方面,对宋人的学问化诗学理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宋人对诗歌本质的认识,可以“意理”一词来加以概括;宋人也强调创作主体学问的修养,认为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深厚的学问修养是作家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创作论的角度看,一是关于材料的积累,二是关于诗歌创作的手法,宋人的诗学理论都表现出了对于重视的学问。宋人将诗歌的鉴赏、批评与学问联系起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学问化诗批评歌鉴赏理论。第四章是对宋代学问化诗歌的研究。宋人在诗歌创作中大量揉入自己的学问,使诗歌表现出了鲜明的学问化倾向。大致说,西昆体诗歌是宋诗学问化的肇端;以欧阳修等为代表的诗人,他们诗歌的学问化倾向对宋调的成型产生了重要影响;王安石也大量以学问入诗,其诗歌也表现出了浓厚的书卷气与学问化色彩;苏轼作为宋代最博学的诗人,其诗歌堪称宋代学问化诗歌的典范;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诗人,创作了许多学问化特征极鲜明的诗歌,学问化也成为了这一诗派最重要的群体特征,其中以黄庭坚的诗歌为宋型诗的最典型的代表;南宋时期的中兴诗人和刘克庄的诗歌,也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学问化特征。第五章探讨宋人的知识结构与宋诗学问化特征之间的关系。宋人形成了以经学与史学为底蕴的广博的知识结构。宋人的知识结构中,经学知识、史学知识和集部知识,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宋诗学问化特征的形成及其表现形态产生了影响。类书作为中国传统典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宋人获取知识提供了便利,对宋诗学问化特征的形成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 键 词: 宋诗 学问化 宋型诗 知识结构

分 类 号: [I207.22]

领  域: [文学]

相关作者

作者 颜文武
作者 魏中林
作者 梁燕
作者 郑陶凌
作者 吴晓蔓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机构 广州体育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张坤
作者 徐丽华
作者 曹金蓉
作者 李娟
作者 李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