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基于3S技术三峡库区生态风险评价及管理研究

导  师: 苏维词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重庆师范大学

摘  要: 三峡库区长江、嘉陵江干流合计长度为645.29km~2,水域面积1084km~2,总库容达445.7亿m~3,这将是中国未来最重要的饮用水资源之一。三峡水库2008年11月4日试验性蓄水完成,水位达到172.8米,到2009年水位将最终升至175m(实际2008年9月28日已经基本完工并开始试验性蓄水)。自工程开工建设以来,三峡库区的土地和生态系统将发生巨大而显著的变化,由于三峡水库采取“蓄清排浊”的运行方案,这将使库区沿江地区形成最大水位落差为30m的消落带;同时,夏季低水位、冬季高水位的运行方式,也使这部分地区的水位涨落与自然状态下河流水位的消落季节相反。三峡重庆库区消落带分布于145m-175m之间,根据淹水时间不同,消落区上部区域170m-175m处于淹水时间较短,而下部区域145m-155m之间淹水时间最长,消落区的人口密度将比淹没前剧增,人类活动更加频繁。随库区蓄水后的经济活动的到来,对消落区土地资源的盲目开发利用、消落区土地资源的自然灾害、水土流失、水体污染和水环境恶化等问题成为三峡水库蓄水后面临的首要严峻生态问题。客观科学地评价由此所带来的生态风险问题,是指导开县消落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本研究在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支持下运用GIS、GPS、RS为技术手段,通过对库区遥感数据、基础地理数据和野外踏勘以及相关资料的收集,在消落区少数被利用的情况下,以开县为典型案例研究区,结合开县及开县消落区的环境背景,提出了开县消落区可能的土地开发利用的模式类型。在土地开发利用模式的基础上,将国内应用比较少的相对风险模型(RRM)引入到开县消区土地开发利用的生态风险评价之中。按不同时间出露水面的海拔高程,将开县消落区划分为四个风险评价单元(Ⅰ区<150m,Ⅱ区150-160m,Ⅲ区160-170m,Ⅳ区170-175m),通过对不同风险评价单元内生态风险状况的评价和对比,可以实现评价研究区生态风险等级的划分和空间图形的表达;按照问题描述与形成、受体分析与生态终点选择、风险源分析、概念模型与分析计划、暴露一危害分析、风险表征、以及风险管理等7个部分选择物种变化、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作为评价的生态终点,构建了开县消落区土地利用“风险源一胁迫一生境一生态终点”的暴露和响应路径的暴露模型,并引入了“压力密度”和“生境丰度损失”的概念。通过综合计算区域风险源的压力密度、生境丰度损失、暴露系数和响应系数之积,针对不同风险源类型、不同生境变化、不同生态终点、不同风险小区计算潜在风险的风险值。将研究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从高到低的状况划分为4个等级:0-2,一级风险单元;2-4,二级风险区;4-6,三级风险区;6-8四级风险区,并绘制风险等级图。相对风险模型(RRM)的结果表明:开县消落的土地利用,大部分是作为耕地及水体,对耕地、水体的利用促进了库区经济的发展,生态风险也相对较高;海拔位于<150m和海拔位于150-160m属于二级风险区,但海拔位于150-160m其消落区利用面积相对海拔位于<150m的消落区要大,因此其生态风险值也大。160-170m的消落区属于三级风险区,其风险数值比相应比较大,其风险程度也相对要强。170-175m的消落区出露地表的时间最长,可以被利用的土地利用条件上也最充分,从而其可能产生的风险也最大,风险值也最大,生态风险程度也相应最高。最后,本文以开县为典型案例,提出了消落区土地开发利用的生态风险管理对策,为库区消落区的土地利用开发规避生态风险提供理论依据,并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和现实意义。

关 键 词: 三峡库区 消落区 土地利用 生态风险评价 相对风险模型

分 类 号: [X826]

领  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相关作者

作者 肖凌
作者 冉隆德
作者 杨慧
作者 张建明
作者 肖白玉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机构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覃剑
作者 王逢文
作者 崔书琴
作者 吴贤静
作者 吴大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