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体验终结:雷蒙·卡佛短篇小说的结尾研究

导  师: 宁一中

学科专业: E0108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北京语言大学

摘  要: 20世纪70-80年代,美国短篇小说出现了一次复兴,复兴的主要原因是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包括雷蒙·卡佛、托拜厄斯·沃尔夫、安·比埃蒂、博比·安·梅森和玛丽·罗比森等,而在这批被广泛称为“极简主义”的作家群中,雷蒙·卡佛又是当之无愧的领袖,他甚至被认为是继海明威之后美国最重要的短篇小说大师。卡佛25年创作生涯发表的5部短篇小说集(共65篇小说)虽然各有差异,但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极简主义”特征。进入21世纪以来,国外学界对卡佛的研究日盛,方法也渐呈多样。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国内对卡佛的研究严重滞后。卡佛十分重视小说的交流功能,本论文借鉴“芝加哥学派”的修辞叙事理论,聚焦研究卡佛小说的结尾如何决定、引导或者阻滞读者对叙事终结感的体验。修辞叙事理论将叙事看成作者和读者通过所叙之事进行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多层次的,还是多层面的,涉及读者对叙事做出的各种判断和反应。在这一框架下,本文考察读者如何体验卡佛小说的四类不同结尾,即封闭式的结尾、“故事”层面封闭但“话语”层面开放的结尾、“故事”层面开放但“话语”层面封闭的结尾、“故事”层面和“话语”层面都开放的不确定式结尾,其中,“故事”层面的“开放”被定义为“叙事内含某个重大冲突没有得到解决”,“话语”层面的“开放”意味着“读者需要付出一定的认知努力才能与隐含作者进行交流,或即使付出努力仍然无法完全与隐含作者交流”。研究发现:(1)卡佛小说的结尾大都为开放式,开放性要么体现在“故事”层面,要么体现在“话语”层面,要么同时体现在“故事”和“话语”层面。即使那些可以被认定为“封闭式”的小说也体现出一定的开放性。(2)卡佛小说的人物大都不能在结尾处产生明晰的顿悟,即使有一定感悟,通常也是朦胧的,有些甚至是毫无根据的或者错误的。(3)卡佛倾向于让人物的眼光来取代自己的眼光,也就是说,卡佛很少站在人物之上来对人物品头论足,其结果是在小说的结尾,读者往往无法对人物的行动做出明确的价值判断,也无法知晓卡佛对人物(及事件)的态度。卡佛在叙事中刻意隐藏自己,在很多情况下都成功地制造出了他喜欢的“威胁”效果,但有时候也使叙事失真,从而影响了读者对叙事的感受(如《洗澡》)。对另一位“极简主义”代表作家博比·安·梅森的作品《夏依洛》的结尾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宏大叙事的抛弃是“极简主义”作品结尾呈现开放性的根本原因,而抛弃宏大叙事又与20世纪70-80年代美国弥漫着沮丧情绪的历史语境相关。因此,卡佛及其他“极简主义”作家使用的开放式结尾不单纯是一个叙事手法的问题,更与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

关 键 词: 雷蒙 卡佛 开放 封闭式结尾 修辞叙事理论 极简主义

分 类 号: [I712.074]

领  域: [文学]

相关作者

作者 王中强
作者 王中强
作者 赖棋良
作者 洪丹虹
作者 涂翠玲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深圳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张坤
作者 徐丽华
作者 曹金蓉
作者 李娟
作者 李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