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法定文化中的学生意象

导  师: 刘云杉

学科专业: D0106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

摘  要: 教科书文本一直是教育社会学、尤其是课程社会学研究的重点。借助学术界对于语言的功能与意义的重新认识,——这种认识在给予文本自身独立性意义的同时,也敏锐地觉察着微观文本世界与宏观社会生活的种种联系,课程社会学希望通过每一次教科书剖析行动,去挖掘社会规范传递、社会秩序再制的某些关键性策略。以往的研究重点在课程内容分析,而文本的语言形式却一直被忽略。换言之,课程社会学尚未将语言学理论作为自己的研究武器,这不仅是遗憾,更是遗漏。本次研究正是为了补救此遗漏,将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理论引入教科书的文本分析中。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是一个社会语义学系统。语言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体现关系深受语境与其后的社会关系的影响。本研究聚焦的问题是:教科书文本后的语言形式体现出何种社会关系。以学生为入手点,教科书后法定文化所预设、所建构的“学生意象”究竟是什么?研究的具体分析在文本的语篇、语法和词汇三个层面展开。研究发现,1986年版的《品德》教科书所预设的“学生意象”是一个绝对话语权力下的听众,一个权威价值的服从者,且是一个面目不清、割裂于学生日常生活的抽象的他者。2003年版的《品德与社会》所预设的“学生意象”被拉回普通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是周遭的“你“与”我“,文本以空间替代时间,置身于当下的片断化的生活场景中,虽有一定的价值辨析、价值选择的开放性,但价值控制依旧刚性不变。借此,也揭示了在看似客观中立的语言形式后,社会权力的顽强以及巧妙的运作的策略。

关 键 词: 教科书 法定文化 学生意象 语言形式分析

分 类 号: [G40-05]

领  域: [文化科学] [文化科学] [文化科学]

相关作者

作者 孙春旻
作者 张雪峰
作者 王晓亮
作者 曾晓阳
作者 董思聪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庞菊香
作者 康超
作者 廖燕萍
作者 廖荆梅
作者 张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