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燃烧的战争世界

导  师: 方开瑞

学科专业: E0201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摘  要: 本论文旨在阐明一部文学作品如何运用语言中所固有的象似性来构建其世界观。与索绪尔提出的能指与所指间的任意性相反,象似性理论认为语言形式和所指概念之间存在一种对应性理据关系。象似性以形式和内容之间自然的和所感知的相似性为基础,而这种相似性自古希腊模仿说提出以来一直在哲学界、语言学届、符号学届、诗学届倍受争议。本文力图证明一部文学作品的形式(即:叙事及语言结构)与其意义是有象似性关系的。也就是说,具体的文本形式能使抽象的小说主题形象化。本文以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为例,通过大量细致的举例说明此小说的主题是战争,一种普遍永恒的生存状态,而并非一直以来所公认的双主题—爱情与战争。小说语言中的象似性把一个燃烧的战争世界从文本的各个层面中展现出来,这些层面包括:词汇的选择(普遍/专有名词、所有格/非所有格、词汇的重复)、词序、句法(及物性、句子问的衔接)、文体(名词/动词文体、并列/从属结构)和叙事(叙事结构、聚焦)。通过遵循象似数量原则和顺序原则,抽象的主题变得可以理解,无形的虚幻世界变得触手可及。本文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借鉴于语言学、叙事学和文体学。从小说原文中所引用的例子依据语言学、叙事学和文体学的程序确定并加以描述,之后从象似性角度加以诠释并与主题相联系。作为一个跨学科的领域,象似性能够有机地融合语言科学和文学评论。本文尤其试图论证通过把语言学的分析方法应用到文学文本中,语言学和文学评论之间的鸿沟是有望逾越的。另一道通过象似性研究有望逾越的鸿沟存在于作品或作者与读者之间。通过形式模仿内容的象似性策略,作者内心对小说世界的构想和概念能够跃然纸上,以语言和其他文本形式反应出来。一旦读者注意到文本形式的象似应用,作者的原意及其语言的魅力便能够得到更好的赏析和更深入的理解。

关 键 词: 象似性 相似 形式和内容 象似数量原则和顺序原则 燃烧的战争世界

分 类 号: [I712]

领  域: [文学]

相关作者

作者 孙骞骞
作者 李方阳
作者 赵全
作者 高天
作者 余潇潇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广东培正学院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张坤
作者 徐丽华
作者 曹金蓉
作者 李娟
作者 李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