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论国际奥委会管理模式的转变

导  师: 谭华

学科专业: D0301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

摘  要: 奥林匹克研究随着我国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而成为研究的热点,而对其领导者—国际奥委会的研究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立足于国际奥委会和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史实,采用了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社会学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国际奥委会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基拉宁-萨马兰奇的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基拉宁-萨马兰奇的改革是历史的必然,是国际奥委会自建立以来对其管理模式进行的最全面、最深入的改革。改革的实质是变革国际奥委会一直奉行的贵族化的、封闭式的管理模式,用专家管理、民主管理、科层管理等方式取代集权管理,国际奥委会的管理模式开始朝向民主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在基拉宁-萨马兰奇变革前,国际奥委会采用的是贵族化的方式管理着奥林匹克运动。国际奥委会严格恪守业余主义原则,拒绝任何形式的职业化和商业化;在委员产生方式上采用“自我遴选”的方式;在管理上,采用自我封闭式的管理。这一管理模式在国际奥委会刚建立时,维护了国际奥委会和奥林匹克运动的独立和发展。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变化,这种贵族的、集权式的管理模式给国际奥委会和奥林匹克运动造成了极大的危机。国际奥委会在政治上沦为政治家们争权夺利的工具;经济上,在六、七十年代遭遇到越来越严重的财政危机;在组织关系上,与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国家奥委会在此阶段遭遇了矛盾和冲突;国际奥委会遭遇了严重的道德危机。面对种种危机,国际奥委会在基拉宁-萨马兰奇的领导下,开始了艰难的改革历程。采用民主式的管理方式,吸收众多领域的专家加入国际奥委会的管理当中,逐渐摆脱过去那种封闭的、保守的状态,逐步走向了开放。国际奥委会的这一改革是在内外部原因综合的基础上发生的。改革一方面巩固了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领导地位,扩大了其国际影响;另一方面,使得奥林匹克运动在全世界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普及。改革使国际奥委会完成了从前工业化模式到工业时代科学化民主化管理模式的转变。但是,随着旧矛盾的解决和现代社会和现代体育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行政管理上还不够公开和民主;监督机制还不够严格和完善;委员的构成还不够合理;在处理兴奋剂的问题上力度不够等。这些都预示着国际奥委会的改革不可能一劳永逸,改革仍将继续,并以更大的力度和广度继续推进。新世纪,国际奥委会面临着新的、更加突出的矛盾,虽然通过采取扩大委员成分和组织的开放性,运动员进入决策层,增加职能部门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面临如何消除其遭遇的道德危机、控制奥运会的规模、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在全球的发展、打击兴奋剂等困境。国际奥委会的改革任重而道远。

关 键 词: 国际奥委会 管理模式 变革

分 类 号: [G811.21]

领  域: [文化科学]

相关作者

作者 李继东
作者 陈庆勇
作者 赵德勋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机构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广州体育学院
机构 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庞菊香
作者 康超
作者 廖燕萍
作者 廖荆梅
作者 张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