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高中理科学生物理建模能力的评价研究

导  师: 张军朋

学科专业: D0102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

摘  要: 物理模型方法是物理学中最常见、最重要的科研方法之一。物理学家和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方法之一就是建立模型,应用模型,在应用模型的过程中逐步完善模型。物理模型也是中学物理的重要内容,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是高中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国外的高中物理教学是比较重视模型教学的,我国的物理教育工作者们也已经有意识地开展模型教学,也产生了初步的教学成果。但当前研究限于具体经验的总结,并且焦点常局限于模型在解题中的应用,对模型的理论研究和模型教学的实践论证不够深入,对学生物理建模能力的评价更是未有涉及。本文一方面对模型及模型教学理论作了积极的探索,另一方面尝试探索一种对学生物理建模能力进行评价的可行方法。本文首先在综述国内外有关模型理论、模型教学和物理建模能力研究的基础上,对物理模型的概念、分类,以及物理建模能力的内涵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和界定。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物理建模能力评价框架,以高中物理力学部分为依托,设计测试问卷,对高中理科二年级学生进行测量。通过对测试工具进行有效性和可信度的评价,发现是本评价工具是有效而可信的。然后根据测量数据,对高中理科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发现有如下特点:(1)高中学生物理建模能力水平处于低下,尤其在模型的验证环节最为薄弱;(2)高中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主要依靠直觉判断来建立模型,缺乏合理的想象和严密的逻辑思维来进行推理、猜想和判断可能的模型;(3)在实际情景中建立物理模型缺乏舍去次要因素的意识,抽象思维比较差;(4)学生不善于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易受表面现象干扰,思维焦点集中在问题的表层现象,不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5)男女生的物理建模能力之间基本不存在差异;而高学业成就和低学业成就学生之间在较高难度的模型建立,以及应用模型于实际情景的能力存在较大差别,而在建模基础层次不存在差别。随后,根据学生在测试中表现出的有关物理建模的问题,探讨了其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1)中学物理教学长期不重视中学生模型思维能力的培养;(2)物理教材和习题的编写没有凸显模型的地位以及模型建立的过程。最后,针对高中理科学生物理建模能力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在进行物理模型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认清中学阶段学生认识思维发展的特点;(二)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理模型的特点和作用;(四)让学生了解建立物理模型的意义、方法和要求。

关 键 词: 高中物理 理科学生 物理建模 能力评价

分 类 号: [G633.91]

领  域: [文化科学]

相关作者

作者 孟亚茹
作者 陈美纯
作者 周舜莹
作者 刘佑荪
作者 张孟英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广州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庞菊香
作者 康超
作者 廖燕萍
作者 廖荆梅
作者 张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