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

导  师: 桑新民

学科专业: D0110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

摘  要: 本文从教育技术学视角比较系统地研究技术与课程发展的有关问题,着重探讨了信息技术对课程发展的影响,提出了教育技术学研究课程问题的重要意义以及技术(教育技术)促进课程发展的分析框架和理论观点,揭示了技术对课程发展的重要价值。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历史分析。从技术时代的历史分野中,分别考察了不同技术时代技术促进课程发展的历史脉络及其对课程实践和课程理论的影响。揭示了不同技术时代的课程发展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的时代特征,技术的先进性与课程发展的迟滞性之间矛盾是技术与课程发展的基本矛盾,以及技术对课程发展影响的内在逻辑是课程实施(教学)——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评价。第二部分:理论探讨。从技术与课程发展的逻辑关联中,从教育技术学的视角着重考察了信息技术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影响。关于技术与课程目标的问题,在对技术价值和技术工具论的分析的基础上,着力探讨了信息技术对课程目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课程目标价值的多元化(工具性价值取向、知识性价值取向、实践性价值取向),课程目标内容的多维化(知识、技能、道德意识),课程目标设计的技术化(行为性、表现性、可测性)。在此突出了信息时代信息素养目标的重要意义。关于技术与课程内容问题,分析了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学习资源的关联,着力探讨了信息技术对课程内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作为课程内容设置体现了课程内容的更新和现代化;现代技术的广泛运用与学科课程内容的整合,体现了课程内容的综合化;课程载体的信息化;课程内容组织的超文本链接。关于技术与课程实施问题,分析了课程实施中的技术开发取向、以及技术与教学的整合问题,着重探讨了信息技术对课程实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创新,信息化学习方式的变革,信息化教学方式的构建,教师角色和师生关系的转变。关于技术与课程评价问题,分析了课程评价观的演变,提出了基于教育技术的课程评价分类框架,着力探讨了信息技术对课程评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了发展性课程评价理念的形成,课程评价范式的转变,课程评价标准技术性要求的提升和课程评价工具的自动化。第三部分:方法论研究。设计研究法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论,致力于产品改进和知识培育,强调其问题取向和跨学科取向,是一种将研究与丌发结合起来的方法论。设计研究致力于促进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关联,减少决策制定的不确定性,为干预提供建议,检验设计的一般原则,并促进教育干预开发中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等专业工作者的专业发展。设计研究主要有干预、重复、真实情境、合作等特征。采用设计研究法不仅有助于关注教育技术怎样起作用,而且关注怎样用技术改善课程与教学,有助于促进课程发展,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良性循环。第四部分:案例分析。从美国“2061计划”中关于技术与课程发展的战略构想及其实施,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教师和学生标准体现的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时代精神,对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网络课件开放工程、英国开放大学的开放学习内容共享课程资源的探索,以及荷兰—俄罗斯促进ICT与物理教学整合的教师专业发展合作研究等典型案例的分析,提出了教育技术促进我国课程发展的政策性建议:科学规划我国教育技术促进课程发展的战略构想;促进技术与课程深层次的有效整合;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大力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强设计研究法在课程和教育技术学领域应用。本文通过历史与逻辑的分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法论研究与案例的解析,从教育技术学视角研究课程发展问题,拓展了教育技术学和课程论的研究视域,对于促进教育技术学与课程理论和实际的融合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 键 词: 教育技术学 技术 信息技术 课程 课程发展

分 类 号: [G434]

领  域: [文化科学] [文化科学]

相关作者

作者 冯丽英
作者 秦炜炜
作者 孔维宏
作者 陈文香
作者 张红坚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机构 暨南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庞菊香
作者 康超
作者 廖燕萍
作者 廖荆梅
作者 张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