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师: 王达敏
学科专业: E0106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安徽大学
摘 要: “现实与理想”作为隐性的主题出现在曹禺的戏剧中,并以一对“二元”结构来表现:现实性人物和理想性人物。曹禺的努力方向是试图创造完美的理想性人物,这个人物是沉于苦难的现实性人物得救的希望,也是二十世纪中国的希望。然而,这个尝试是失败的,这造成了曹禺的四大名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在人物塑造和情节、结构的安排上出现了重大的失误。我们悲哀的看到,理想性人物仍然停留在理念之中,没能走进现实影响并推动现实性人物,而现实性人物的塑造尽管已经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但由于理想性人物的空洞与无为,减少了戏剧矛盾与冲突,也失去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可能。这里展现了现代作家的一个悲剧:醉心于现实世界苦难的描摹,却失去了营造理想天国的潜能。导致曹禺自觉性实验挫折的原因在于其思想与精神:想象力的缺乏,以及由此而牵连的对理想、信仰的蔑视,“神性”的匮乏。当代文学重演了噩梦,在“乌托邦”理想破灭后,也把目光盯在了肉体与人的欲望上,而不再关注理想、信仰。如何去寻找当代文学的全新之路?我们还是要回到曹禺,回到曹禺所面对的问题,更要解决曹禺所没能解决的症结——重铸想象,寻回理想,给民族性格增添一份超越性。
关 键 词: 戏剧 现实 理想 二元 雷雨 日出 原野 北京人 人物塑造 精神 拯救 想象力 信仰 神性 人性
领 域: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