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汉语正反问句的最简句法分析

导  师: 温宾利

学科专业: E0211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摘  要: 汉语正反问句作为一种特殊的疑问句式,一直以来是国内外语言学家感兴趣的课题。本文旨在采用Chomsky(1995,1998,2000)的最简方案(Minimalist Program)的句法理论考察汉语正反问句的句法特征和推导过程。作者首先提出VO-not-VO问句的句法特征与选择问句极为相似,从而将VO-not-VO问句从正反问句中排除,而归属于选择问句的范围。因此,在本文中作者将讨论正反问句的两种表现形式,即V-not-VO问句和VO-not-V问句。 就V-not-VO问句而言,作者认为V-not-VO问句中的V-not-V结构是作为一个整体成分而生成在词列(Numeration)中的,并被赋予了一个语义有解[Q]特征。标句词C所带有的语义无解[Q]特征促使这个V-not-V结构隐性移位至C上而获得疑问语力(interrogative force)。 作者接着观察到VO-not-V问句与VP-not问句表现出相同的句法特征,并提出前者是由后者推导出来的。作者假设VP-not问句中的动词带有语义可解[V]特征,而句中标句词C带有语义无解的强[V]特征。该强[V]特征促使VP-not问句中的动词进行连续循环的V至C移位(V-to-C movement),从而核查并删除C的带有语义无解[V]特征。由于汉语属于标句词置尾(C-finality)的语言,TP移位至[Spec,cp]位置上。 至此,经过V至C移位,该动词在显性句法上留下了四个语迹。按照Chomsky(1995,2000)的“移位之拷贝理论”(Copy Theory of Movement),移位所留下的语迹实际上是拷贝词本身,而且拷贝词和原词都必须遵循Kayne(1994)的“线性对应公理”(Linear Correspondence Axiom,LCA)。作者采用Nunes(1999,2001,2004)的“语链线性化理论”(Theory of Chain Linearization)来分析PF层面上VO-not-V问句的推导。Nunes(1999,2001)认为如果至少一个复制词能够隐形于LCA,则处在非对称成分统制关系的多个复制词能够得到语音实现。也就是说,线性化与否是多个复制词得到语音拼读的必要条件。由于VO-not-V问句中只有两个拷贝词存在,作者假设疑问小品词和C上的拷贝词被“词形重组”(morohologically reanalyzed)为一个复杂词项,从而隐形于LCA,不必被PF所删除。Nunes的“语链删减”(Chain Reduction)和Chomsky(1995)的“经济性考虑”(economy consideration)要求T上的拷贝词得以保留,而其它两个底位的拷贝词被删减,使整个VO-not-V问句映射至线性语序上。

关 键 词: 正反问句 特征核查 拷贝 线性化

分 类 号: [H146.3]

领  域: [语言文字]

相关作者

作者 陆志军
作者 肖奇民
作者 田启林
作者 尤梦娜
作者 王和玉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彭川
作者 彭晓春
作者 徐云扬
作者 成海涛
作者 曾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