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中国投资银行声誉机制研究

导  师: 卢瑞华

学科专业: L0202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

摘  要: 本文以我国投资银行声誉危机这一现实为切入点,从声誉理论、投资银行声誉理论、信息经济学、博弈论、新制度经济学等理论基础出发,分析投资银行声誉形成机制的运行机理、探讨我国制度背景下投资银行声誉形成机制的有效性,提出重塑我国投资银行声誉的制度创新措施。本文界定了投资银行声誉机制的内涵,指出投资银行声誉机制是一个涵盖了声誉形成、维持以及功能发挥的综合动态发展概念,投资银行声誉形成机制与功能机制共同构成投资银行声誉机制。西方投资银行声誉形成机制的研究将成熟市场视为给定的、外生的变量,但我国新兴加转轨的股票市场特有制度背景构成了与西方不同的博弈规则,这一规则下投资银行声誉形成机制仍能有效发挥作用吗?在新制度经济学的框架下,本文通过理论分析认为,在我国目前制度背景所构成的博弈规则下,投资银行声誉形成机制的有效性存在着以下三方面的限制:一是博弈短期性、二是触发策略受限、三是声誉的第三方治理机制不完善。本文同时利用我国股票发行市场1996-2004年的IPO数据对投资银行声誉形成机制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投资银行有损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并未对投资银行的市场份额产生显著负面影响,而其他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因素却对投资银行市场份额有着显著影响。实证检验的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中关于投资银行声誉形成机制失效的推论。既然投资银行声誉形成机制失效是我国特有博弈规则下的低效率均衡结果,那么要促使投资者与投资银行之间博弈形成高效率均衡,重塑投资银行声誉,首先就要改变博弈规则,博弈规则变迁的过程也就是制度变迁的过程。本文提出以下制度创新措施以重塑投资银行声誉:首先,对现有股票市场制度进改革和创新,优化博弈规则;其次,通过融资监管制度变革、产权制度改革、加强投资者教育、法律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措施,逐一释放投资银行与投资者之间博弈的约束,促成重复长期博弈的进行,恢复触发策略的可行性与可信性,并强化声誉的第三方治理机制。

关 键 词: 投资银行 声誉机制 博弈规则 重复博弈 触发策略 第三方治理机制 市场份额

分 类 号: [F832.39;F224]

领  域: [经济管理]

相关作者

作者 尹蘅
作者 骆骋
作者 陈成斌
作者 庄希勤
作者 钟肖英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机构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机构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廖刚
作者 张为
作者 张丽丽
作者 张丽娟
作者 张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