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现代汉语述结式的不对称研究

导  师: 赵金铭

学科专业: E0102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北京语言大学

摘  要: 述结式是现代汉语句法系统中颇具特色的结构形式。前人对此结构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借鉴了语言类型学研究中不对称理论、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化观点,结合结构主义形式分布的研究方法,探讨了现代汉语述结式中存在的不对称现象,分析了这些不对称现象在语义、功能上的差异、寻找认知上的动因。全文主要的论述有五章,外加结语,共六个部分。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这一章首先介绍了本文选题的缘起及题旨。同时,完成了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指出了不对称的研究方法在述结式研究中的意义和价值。最后,阐释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具体研究方法等内容。在传统语法观中,语言内部是一个均质的系统。在此基础上抽象概括的语法系统也是一个整齐、对称的规则系统。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对称是人们认知框架中的一种理想状态,不对称在人类语言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第二章讨论了动词作补语时.述结式中存在的不对称现象。本章首先重申了不对称是人类语言的本质特征。由于语言线性序列的形式特点,述结式在次序象似动因和独立象似动因的作用下,表现出概念结构的不对称。其次,我们以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1992年制定的《汉语水平词汇等级与汉字等级大纲》甲级词汇中136个单音节动词为例,讨论了动词充当补语时,述结式中存在的不对称现象。①动词在述结式中补语位置上的分布不对称。我们找到了固定充当述语的动词、倾向于充当补语的动词和能够出现在述语和补语位置上的A、B、C三组动词。A组动词只出现在述语位置,B组动词只出现在补语位置。我们通过动词的过程结构类型,描写了不对称分布的动词的语义差异。A组动词一般只出现在述结式的述语位置,动作性强,有强动作持续过程。B组动词一般只出现在补语位置,动作性减弱,动作持续过程弱且短暂。B组动词在句子中丧失主要动词的功能,作补语的语法位置固定,语义虚化。C组动词可以出现在述语位置,也可以以引申意义出现在补语位置。C组动词在某些义项上还保持着具体的动作意义,作补语的语法位置还不固定。②动词语义类型分布不对称,形成的述结式结构类型不对称。在由两个动作动词构成的述结式中,只有“自主动词+非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非自主动词”类型结构,没有“自主动词+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自主动词”类型结构。根据非自主动词在句法和语义特征上的特点,我们尝试解析了非自主动词比自主动词更优先出现在补语位置上的的成因。 第三章首先根据现代范畴理论,我们认为述结式是一个复杂的语法范畴,范畴具有多样的补语语义指向。范畴中包括了两类三种语义结构关系。在主宾同现的述结式中,补语有优先指向宾语的倾向。其次,不同语义指向的述结式分布频率的不对称。我们发现在述结式的分布频率中存在着一个从高到低的顺序,即受事——施事——工具、旁及、对象等语义角色。结合语义角色与句法成分的配位原则,我们认为,补语语义指向受事的情况就是述结式中动词及其最自然的结果的匹配。以此解释了朱德熙先生(1982)关于述结式中存在动词及其最自然结果的论断。述结式语义指向与结构分布频率之间的联系形成的这个排列顺序,在认知上具有一定的解释力,有利于我们对在外汉语教学中安排相关语法项目的顺

关 键 词: 述结式 语义指向 不对称 范畴化 类型学 认知

分 类 号: [H146]

领  域: [语言文字]

相关作者

作者 王宇轩
作者 北如
作者 温健麟
作者 施其生
作者 王青兰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彭川
作者 彭晓春
作者 徐云扬
作者 成海涛
作者 曾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