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在字幕翻译中改写:赞助人和技术的双重作用

导  师: 王友贵

学科专业: E0211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摘  要: 对(多)媒体翻译的研究目前在国内相对来说还是一个新兴的领域。本文是对该领域研究的一次探索,主要着眼于其中的一个重要类别:电影翻译。电影的翻译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配音和字幕。本文关注的是后一种,即字幕翻译。 国内对于电影字幕翻译的研究并不容乐观,相关的论述为数不多,而且大都是从字幕翻译的技术层面出发。本文尝试采用一个新的视角进行观察,即英汉字幕翻译中对原英语电影的改写。 改写理论是由比利时学者列费维尔提出的。他认为文学系统的演进受到来自系统内和系统外的因素的影响,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文学的改写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翻译正是改写文学作品的一种重要形式。用这种观点来看英汉电影翻译,我们会发现很多电影的字幕翻译过程实际上也是对原来电影的一种改写。这种改写的原因既有文化层面上的,也有字幕翻译技术层面上的,造成的结果也各有不同。因此,本文将字幕翻译看成因文化和技术的双重作用而对电影进行的改写,并由此提出两种改写的区分,即文化改写与技术改写。文章的分析部分主要围绕这两方面的改写而进行。用作例示的是两部美国电影,《训练日》和《忠奸人》。 在文化改写方面,本文主要侧重分析国内对进口电影和音像制品的审查制度对电影字幕翻译造成的影响。电影审查制度的影响来自文学系统之外,属于列费维尔所提出的翻译中的“赞助人”因素。电影审查制度的内容和标准又能反映出一定时期内主导意识形态的某些方面。这些因素造成的结果就是一些英语电影,尤其是一些限制级的电影被纯净化。 在技术改写方面,分析主要从字幕翻译本身的技术特征出发,寻找其对翻译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对于字幕翻译的技术特征,本文着重观察两个方面,一是字幕翻译中涉及到的文本模式的转换,即从电影中人物口头上的英语转化为观众所看到的汉语文本,以及这种转换所造成的语域改变;二是字幕翻译的一些技术限制,如字幕出现的时间和字数限制等。第一个方面造成的一个明显结果就是将原电影中可能有的不规范口语转化为规范的汉语书面语,第二个方面造成的结果就是将原电影对白大大简单化。 经过文化和技术两个角度的分析,本文得到一些初步的结论,即在当今英汉字幕翻译过程中,存在着将原英语电影改写的现象。而这种改写至少有三个明显的趋势,即将原电影纯净化、规范化和简单化。

关 键 词: 字幕翻译 文学翻译的改写 赞助人因素 电影审查制度 字幕翻译的技术性 特征 纯净化 规范化 简单化

分 类 号: [H059]

领  域: [语言文字]

相关作者

作者 谢盛良
作者 王黎
作者 吕素娟
作者 熊玲林
作者 刘启光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彭川
作者 彭晓春
作者 徐云扬
作者 成海涛
作者 曾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