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及其理论构建

导  师: 靳玉乐

学科专业: C0505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西南师范大学

摘  要: 本文首先提出了实施学前创造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取向,是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必然需要的观点,并用理论和事实阐述了学前创造教育的社会发展价值和个人成长、成才的价值。又从人脑的“超剩余性”和才能发展的“递减法则”论述了从幼儿阶段进行创造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本文根据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价值的载体,确定了以构建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及其理论为中心的研究任务。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回答了学前创造教育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教得怎样?等问题。 在确立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目标方面,本文充分考虑并力求整合儿童、社会与文化发展的需要,从哲学、心理学、社会文化学、教育学等不同学科、不同层面进行分析,确立了课程的总体目标和领域目标。 在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方面,本文针对原有课程内容存在的陈旧、保守、落后、狭窄等问题,提出了选择课程内容所依据的新观念:即以创造性为核心的整体发展观、鼓励科技创新的社会观、承认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多元文化观、保护生态的自然观。同时在操作层面上又提出了六条选择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即:目的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启蒙性原则、超前性原则、迁移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关于如何组织课程内容,本文主张要整合历史上曾出现过的按学科逻辑顺序组织和按心理顺序组织的对立、直线式组织和螺旋式组织的对立、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的对立,实现它们之间的有机统一,同时还提出了内容组织的个性化主张。根据内容组织的整合化、个性化的主张,本文又进一步提出了组织课程内容的具体要求即:学前创造教育的课程要保持内容的连续性与顺序性、整合性和统整性、适切性与需要性、多元性与开放性、灵活性与创造性、随机性与适时性。 在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的实施方面,本文对教师和环境这两项最基本条件分别提出了新的主张和要求。主张教师应树立创造教育的使命观、人的本质观、教师观、教学过程观以及知识的价值观。要求教师综合发展弹、唱、跳、画、讲等技能;进一步发展个性化教育的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面向全体幼儿的教育能力、确定和分解课程目标的能力、围绕目标创设环境和利用环境的能力、深层次与幼儿沟通的能力、组织幼儿活动的能力、随机教育的能力、保教结合的能力、联系家长进行家园同步教育的能力。本课程要求教师在进一步发展上述能力的同时,应重点发展科学研究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心理健康指导的能力、综合设计的能力、创新的能力、教育预见能力和自我更新的能力。实施学前创造教育课程要求教师应掌握活动教学法、问题解诀法、发现法、情景法、程序法和PWRE教学法以及一些相应的教学策略。 本文提出的物质环境创设要求是:适合性、挑战性、启发性、丰富性、平衡性、系统性、动态性、主体性、效用性;精神环境创设要求是:多支持、多肯定、多接纳、多表扬、多鼓励、多关注、多尊重、多信任、多自由、多自主,形成温暖和谐、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以确保幼儿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十项实施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创造性原则、激发最佳学习状态和激发内部动机的原则、多自由多选择的原则、重视“过程”的原则、多“变化”的原则、尊重个性、智力和学习类型差异的原则、融入情感的原则、主体活动性原则、渗透性原则以及预先控制和消除不利因素的原则,并从创造教育的角度对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等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学前创造教育课程评价方面,本文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都提出了不同与普通学前教育的评价取向。制定了对领域课程、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环境的评价内容体系及幼儿和教师的双向评价标准。 最后,本文对学前创造教育课程进行了部分实证研究。通过调查,了解了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创造教育理念和行为的现状,基本弄清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诀的对策,并针对存在问题对实验园的保教人员和幼儿家长进行了培训。通过实验,验证了本文所构建的课程及其理论是行之有效的。

关 键 词: 学前创造教育 理论构建 课程内容的选择 课程目标 课程实施 课程要求 环境创设 游戏活动 内容组织 社会发展价值

分 类 号: [G612;G423.04]

领  域: [文化科学] [文化科学]

相关作者

作者 袁爱玲
作者 刘纯懿
作者 于爱江
作者 陈凯
作者 徐冬雪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机构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
机构 香港中文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庞菊香
作者 康超
作者 廖燕萍
作者 廖荆梅
作者 张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