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基于遥感的广州市南沙区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安全分析

导  师: 胡伟平

学科专业: G0501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景观不断向城市景观演变,城市内部景观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产业的升级而不断发生变化。城乡地区及城市内部生态问题日益凸现,而不合理的景观格局常常是城市生态问题的症结所在。随着“3s”技术的发展,景观格局研究逐步发展到定量化阶段,主要侧重于运用不同时期遥感影像对区域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等方面。目前,虽有不少研究者利用景观和土地利用变化矩阵来分析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但在小尺度下,时空双向动态变化相结合的方法对城市新区景观生态及其安全性的研究较少。 本文在小尺度下,综合运用rs、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选取2005年广州市区划调整时成立的南沙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分析南沙区1995~2003年区域景观特征和空间格局的双向动态变化,并结合相关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探讨南沙区景观格局演变规律;在景观格局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其景观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利用gis格网法,分析南沙区1995~2003年期间的生态安全时空分异规律;旨在为南沙区景观生态规划与生态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 1.8年间,研究区的景观格局变化显著。从景观整体尺度看,斑块分布趋于不均匀,景观的异质性增强,人为干扰强度不断增大,但没有造成景观构成要素的大量消失,只是要素之间再分配。从景观类型尺度看,各类组分面积变化剧烈,总的趋势是耕地、工矿用地、农村居民点、城镇用地、交通用地的面积有所增长,而园地、开发用地、天然水体的面积则在不断下降。 2.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发现,研究区范围内30.2%的土地发生了景观类型的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园地与耕地之间的转换。 3.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政策等因素是南沙区土地利用景观类型转化的主要外在驱动力。 4.南沙区景观生态安全的时空变化规律:时间上,1995~2003年的8年中,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有所下降。空间上,从该区的整体变化情况来看,基本呈现生态安全指数谷底值的“质和量”都在增大的趋势。一方面,其原来的最低值有所增大;另一方面,其最低值的数量和空间分布都在扩大。1995年的谷底值主要分布在新垦镇区的十五涌和十六涌附近。而到了2003年,谷底值的空间分布有了较大的变化,呈多极分布,主要分布在龙穴岛、下横沥和小虎岛附近,且极值也呈增大趋势。 5.南沙区开发过程中的生态保育一方面要合理利用环境容量,配置产业结构;另一方面要优化景观格局,营造和谐生态空间。

关 键 词: 广州市南沙区 景观格局演变 生态安全 景观生态学

分 类 号: [F291.1 P901]

领  域: [经济管理] [天文地球]

相关作者

作者 李栩
作者 石燕玉
作者 杨慧
作者 胡小飞
作者 阮伟致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张祖荣
作者 黄霓
作者 徐锦堂
作者 曲进
作者 林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