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银合欢豆象的鉴定及其生物学和防治研究

导  师: 许再福;彭正强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华南农业大学

摘  要: 1999年首次在中国海南儋州发现一种豆象科昆虫严重为害银合欢属leucaena 植物种子。后经调查,在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四川、贵州等省区亦发现该虫。经鉴定,该豆象为银合欢豆象acanthoscelides macrophthalmus(schaeffer,1907),在我国属首次记录。 银合欢豆象是一种危险性入侵害虫,是我国银合欢种子生产的重要害虫。本文对其分类、形态特征、寄主范围、分布、为害特点、生活习性及其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该豆象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豆象科bruchidae、豆象亚科bruchinae、三齿豆象属acanthoscelides。国内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福建等银合欢种植区。在国内,寄主植物仅为害银合欢属leucaena植物的种子,包括l.collinsii、l.diversifolia、l.esculenta、l.lanceolata、l.leucocephala、l.macrophylla、l.pallida、l.pulverulenta、l.retusa、l.shannonii、l.trichodes等11种52份种质。 银合欢豆象在田间和仓库内均可为害。以幼虫钻蛀银合欢豆荚和种子,使种子丧失萌芽力。在仓库内,雌成虫产卵于裸露种子表面;在田间,则将卵产于未成熟或成熟的豆荚上。卵孵化后,幼虫直接从卵底钻入豆荚和种子内部为害,幼虫在同一种子内取食、发育、化蛹,最后羽化出成虫离开豆荚或种子。在海南儋州,银合欢豆象在田间为害率达80%以上,种子成熟收获后还可继续循环为害。库存种子被害率达35~100%。 成虫活动能力较强,具有假死性。成虫羽化后不需补充营养即可交配产卵。雌虫产卵量是14~25粒,产卵期为2~3 d。在室内,雌成虫一般将卵散产于裸露的银合欢种子上,每粒种子表面卵为3~8粒。卵经过7~8d开始孵化,孵化出的幼虫直接钻蛀豆荚及种子内为害。通常1粒种子内有1头幼虫为害(田间);在虫口密度较高时,1粒种子内有2~3头幼虫(仓库内)。在常温条件下,幼虫经过25~35d即可化蛹,蛹期经6.5~8d后便羽化为成虫。成虫寿命17~31d。雌雄性比约为1:1。在26℃、相对湿度75%rh条件下,完成一个世代需要44~48d。在海南儋州,一年有3~4代。 在田间或室内,银合欢豆象幼虫常被一种柄腹姬小蜂pediobiussp.寄生,有时寄生率还高达50%以上,该天敌有望在银合欢豆象的持续控制中发挥作用。 在26℃,相对湿度75%rh条件下,采用6种药剂对成虫进行熏蒸试验。结果表明:80%敌敌畏乳油400倍液熏蒸10 min时,成虫全被击倒;15 min死亡率达35‰20 min死亡率达100%。在25~30℃,相对湿度75~80%rh条件下,用56%磷化铝片剂7~9g/m3熏蒸带有虫的种子,熏蒸时间48~72h,结果成虫、幼虫及蛹死亡率100%,种子经过测试,发芽正常。

关 键 词: 银合欢豆象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天敌 防治方法

分 类 号: [S433]

领  域: [农业科学] [农业科学]

相关作者

作者 刘晓明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广州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李振义
作者 吴晨
作者 张琳
作者 丁培强
作者 吴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