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胶东方言的历史演变

导  师: 黄笑山

学科专业: E0103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摘  要: 本文從方音史的角度對膠東方言展開研究。現代膠東方言具備如下音韻結構特徵:“濁音清化”、“濁上變去”、“重韻合流”、“三四併等”、“入聲消變”等等,这也是以《中原音韻》為代表的近代官話的主流特徵。獨特的人文歷史地理背景表明,膠東方言與近代官話的密切關係跟抗倭駐軍和移民的大規模遷入有关膠東人口構成斯時以駐軍及其眷屬為主體,使膠東方言最終演變成為共同語變體性質的軍話。因此,深入研究膠東方言,對重建共同語語音史的重要意義是不言而喻的。本文主要運用歷史比較法、語言接觸理論和方言地理學的基本原理,運用三重證據法,探討膠東方言與共同語之間的傳承關係,力圖理清膠東方言發展的歷史。 第一章分兩部分。前三節簡要介紹了膠東半島的地理特徵、建制沿革,以及膠東方言的研究現狀,點明了本研究使用的理論方法、材料和意義.第四節利用考古學、人類學、民族學和語言學的證據,探求膠東原始居民的語言。上古膠東人民使用夷語,可能有自己獨特的文字體系。商周時代漢語逐漸傳入膠東,到春秋時期開始了從夷語到齊方言的轉換。随着移民的不斷遷入,唐宋時代膠東方言終於納入了北方漢語的轄域。 第二章以表格形式列出膠東方言18個方言點的音系,以资比較。 第三章分三節。第一節詳细分析了影響膠東方言的地理、行政因素和移民因素。膠東半島行政區劃長期穩定,地理環境屬於半封閉性質,形成了方言内部音韻結構一致性強的特點。膠东半島戰亂年代以移民大規模輸入為主,有利於共同語的傳入,和平時期主要以移民翰出為主,有利於方言内部以共同語為基礎的趨同發展。明初抗倭駐軍及其眷屬的大規模進入導致了近代官話對膠柬半島的一次性覆蓋式入侵;三面環海、只有西面地接中原的地理特徵,則使明中期以後的共同語只能對膠東半島逐步蠶食、點滴浸染。 第二節扼要介紹了膠東方言内部的主要共同特點。 第三節針對膠東方言内部音韻結構的差異性展開了詳细的分析論證。前三小節剖析了膠東居民音感差異中关於“东萊”、“西萊”的方音特徵,以“無捲舌音+精知混讀”為條件,把現代膠東方言分為半島沿海和半島内陸兩個小方言片,這是本研究的創新性發現之一。精組、知系的分合關係表現為“呈階梯狀分佈”的特點,半島沿海和半島内陸之間各過渡地帶的方言各有特色,是理清各方言點精知分合關係及其所代表演變階段的重要證據。接下來的兩節討論文白異讀現象,借助膠東方言見系字的文白異讀現象,我們發現了《金瓶梅》裹見系、精組細音字混讀的現象的本質--見系字的白讀音讀如精組。第六小節討論復合元音韻基的單元音化傾向和鼻化韻現象的演變規律及動因,艾山、牙山、海萊山區的地理阻隔起了重要作用。第七小節分析入聲韻與舒聲韻的分合關係,推演其演變階段和演變類型。最後一小節從調形和調類分合關係的角度對聲調問题展開討論。艾山、牙山、海萊山區的地理阻隔作用使半島東部的調類演變獨具特色。 第四章追本溯源,從古調類的分合關係與入聲韻母的消變入手,立足於第二語言習得現象的性質,創造性地提出了近代漢語北中南三系官話方言說。從源流上看,膠東方言舒聲韻次濁歸清的聲調演變模式和入聲韻母舒化的表現都是源自古官話的演變規律,入派三聲則是以《中原音韻》為代表的共同語浸染覆蓋的結果。 关鍵詞:膠東方言;音韻;官話;歷史演變

关 键 词: 胶东方言 历史演变 音韵 官话

分 类 号: [H172.1]

领  域: [语言文字]

相关作者

作者 宫钦第
作者 张卫东
作者 黄耀堃
作者 杨建芬
作者 吕俭平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肇庆学院
机构 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
机构 暨南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彭川
作者 彭晓春
作者 徐云扬
作者 成海涛
作者 曾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