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从功能理论看电影对白的翻译

导  师: 蒋坚松

学科专业: E0201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湖南师范大学

摘  要: 本文试图从功能理论的角度研究电影对白的翻译,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功能翻译理论的应用和电影对白翻译的改进。 本文由引言、正文及结语三部分组成。正文部分共分为三章。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研究问题、研究目的、理论框架、数据收集及本文的结构。本文的理论框架为功能理论。根据jeremy munday(2001)的观点,功能理论主要有四个部分:赖斯(reiss)的文本类型、维米尔(vermeer)的目的论、曼塔里(mantarri)的翻译行为以及诺德(nord)的翻译导向文本分析。本文所采用的资料数据来自两部译制片:美国影片《乱世佳人》的中文译制片和中国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在美国的公映片。 第一章为文献综述,概述前人的研究成果。首先谈到电影的分类和分级、电影语言及电影对白的特点;接着谈论电影对白翻译的两种类型:配音翻译和字幕翻译,并分析二者的优缺点;然后讨论电影对白翻译的特点和制约因素,为下文论述电影对白翻译中译者所采取的策略做好铺垫;最后论及国内外电影对白翻译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和第三章是本文的主要部分。 第二章运用功能理论来考察电影对白翻译。首先指出,大多数电影文本属于表达型文本,其文本功能则因题材而异。一般说来,动画类电影对白偏重于呼唤、指示和劝诱功能,动作类以及剧情类中的浪漫爱情片对白偏重于呼唤、指示或劝诱功能,兼顾表达功能,剧情类中的一些改编自经典文学作品的影片,其对白偏重于表达功能。其次指出,电影对白翻译的目的主要有中西文化交流、缩短原片观众和译制片观众的距离(使二者感受相似)以及票房利润最大化等。它与目的论的三原则密切相关:译者和翻译发起人共同决定译文的交际目的、电影对白翻译能让接受者理解、翻译应忠实于原剧本。再次,分析了译者在“翻译行为”链中所扮演的角色。在“翻译行为”链当中,翻译发起者和委托人往往是同一机构、组织或个人:电影出口国的电影制片厂或进口国的电影发行商。译者接受发起者或委托人的委托,并与后者在翻译的目的、规格等方面达成协议。译者在着手翻译时还必须考虑接受者的期待和反应。 第三章主要基于前面谈到的电影对白翻译的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直译还是意译(free translation),异化还是归化,音译还是义译(semantictranslation),纪实翻译还是工具翻译,减译还是增译。直译旨在保留原对话的内容和形式,意译则舍弃原对话的字面意义,保留其内容和语言功能。异化和归化主要相对于有文化内涵的词或短语而言。音译和义译(semantic translation)则用来处理专有名词的翻译,例如人名,地名,机构或组织名等。文献翻译如实地记录原对话,工具翻译则在译文中充当一个工具的角色。减译和增译实为翻译中常用的翻译策略。前者适用于原文长而累赘的情况,而后者则适用于原文短且易于引起歧义或误导的情况,所加之词或短语应为译文之必须。 在结语部分,作者陈述了自己的观点:1)字幕翻译优于配音翻译,在二者的竞争中,前者将战胜并逐步取代后者,其理由是:译制片观众的外语能力有很大提高并且将不断提高,一些观众能部分甚至全部理解原片,很多观众在欣赏原片的同时学习外语;观众越来越希望欣赏“原汁原味”的电影产品,而不希望看译制片;字幕翻译不影响原影片的完整性,而配音翻译隐藏了原音,加入了配音演员的声音,破坏了原片的完整性;无论译者如何努力,配音技术如何发达,配音翻译的失真在所难免;字幕翻译将逐渐起着一个辅助的作用,即帮助观众理解,而不是完全代替观众理解。2)译者的翻译策略取决于其翻译目的,反映翻译发起人、委托人及译者共同达成的协议或“规格”,同时也体现目标观众的期待。3)面对一系列的翻译策略,译者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相应的策略,以实现预期的目标。

关 键 词: 电影对白 翻译策略 文本功能 制约因素 字幕翻译 配音翻译

分 类 号: [H315.9 J933]

领  域: [语言文字] [艺术]

相关作者

作者 张美芳
作者 平洪
作者 杨梦迪
作者 施维祯
作者 彭志瑛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张宁
作者 贾华
作者 谭昕
作者 彭朝林
作者 王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