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农村社区金融发展的理论与经验分析

导  师: 温思美

学科专业: L0301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华南农业大学

摘  要: 现代经济学主要是研究行为人选择的科学,在假定行为人偏好稳定的前提下,理性人将在既有的约束条件下作出最优选择。在真实世界中,影响行为人选择的约束条件主要有信息结构、产权、市场结构等诸多因素。但是,这种研究只是一种静态的分析,难以作出动态的描述。新古典经济学忽视了行为人以前的经验对当前约束条件的影响。在真实世界中,行为人的记忆是其选择的约束条件,曾经的经验作为行为的“副产品”储藏在大脑中,一旦决策,这些经验就会与现有信息相结合成为其决策的约束条件。因为记忆的存在,经验在人脑中不断积累,成为行为人知识的主要来源。 本文从信息分布、知识积累的角度研究农村社区金融问题。社区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信息分布与知识组织方式,在社区中人们的日常交往使相互之间隐藏的信息公开化,并伴随着社区交往的“闲言碎语”而传播,因此,社区中对某个人的信息基本上是共同信息;此外,这种信息的分布与社区中知识积累的方式有关,在日常交往中所形成的知识成为社区中人们决策时的现成信息,从而影响了决策者的信息结构,导致不同信用关系产生,并进一步影响了金融合约的形成。在金融交易过程中,行为人在不同信息结构约束下,会作出不同的选择,从而导致不同的金融合约产生。基于这些认识,本文提出了以下三个问题:(1)农村社区金融发展的内在逻辑,即在农村社区这种熟人社会中,推动金融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什么?为什么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难以延伸到农村社会?(2)社区信用问题,即社区信用中的传统即知识积累是如何形成的,社区中所累积的知识是如何改变行为人所面临的信息分布并进而制约行为人的选择的?这种信息结构又是如何决定农村社区金融的组织结构的?(3)农村社区金融发展的选择问题,即农村金融是如何从农村社区中内生出来的?面临着乡村负债这种社区信用链条的断裂,如何通过金融合约整合农村社区的信用资源,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 根据现代经济学与金融学的分析框架,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研究农村社区金融发展的基本模型:(1)通过“基于风险分担的社区金融发展模型”的构建,提出了农村社区金融起源于农户之间的风险分担合约的理论假说;(2)通过“农村金融发展的社区信用模型”的构建,提出了社区信用源于农户之间的相互关系,信用的扩展是金融资源增长的内在根源的理论假说;(3)通过“基于制度租金的理论模型”,以此来解释中国转型期乡村债务产生的根源,认为国家权利浸入农村社区破坏了乡村的信用链,导致乡村债务产生的理论假说;(4)运用利兰-派尔模型(即l-p模型)来解释农村社会金融中介的内生过程,农户的金融产权交易一旦越过了社区边界,熟人社会就会逐步变成匿名社会,利兰和派尔在其模型中所阐述的思想完全合乎农村中融资者的逻辑。 并依据农村社区金融发展的内在逻辑与中国转型期农村社区的经验,分别考察了:(1)农户的脆弱性;(2)农村社区金融起源于农户之间风险分担合约的过程;(3)rosca,一种特别的农村社区金融合约;(4)农村社区金融的内生基础与发展逻辑;(5)农村社区金融发展与现代金融体系的延伸。此外,还根据在湖南的入户调查以及全国11个省的问卷调查资料,对农村社区中的信用、借贷合约、乡村负债、以及农资赊销合约进行了实证研究。 在深入研究农村社区信用及其金融发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以下政策性建议:(1)现代金融体系不应贸然向农村社区延伸,同时,应该鼓励农户基于社区信用的金融产权交易,并把握好社区的效率边界,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2)我国应允许农村社区的小额信贷开展存款业务,在国家信用不可能完全取代社区信用的社会中,小额信贷是农村社区金融发展的一种重要的外部推动力,它不会威胁到国家的金融安全。(3)在社区金融监管的问题上,金融监管当局应该在社区金融合理的范围内让其自由发展。(4)中国转型期产生的庞大的乡村债务不应完全由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来买单,如果将社区信用纳入乡村债务中断的信用链中,则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化解乡村债务,而且也将增加更多的金融资源,为农村社区的金融合约缔结降低成本。(5)鼓励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进行金融创新,对农资经销站放贷,以完善农资经销商的融资链,从而构建一个以社区信用为基础的农资赊销网络,为农户提供一个低成本的农业生产资料的融资渠道。

关 键 词: 农村社区 组织结构 社区信用 金融发展模型 乡村债务

分 类 号: [F832.39 F832.35]

领  域: [经济管理] [经济管理]

相关作者

作者 黄奕斌
作者 吴法
作者 刘艳丽
作者 李豫
作者 邹静琴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机构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廖刚
作者 张为
作者 张丽丽
作者 张丽娟
作者 张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