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矛盾修辞生成和理解机制研究

导  师: 李淑静

学科专业: E0201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河南大学

摘  要: 矛盾修辞法是用两种不相调和,甚至截然相反的特征来形容一项事物,在矛盾中寻求哲理,以便收到奇警的修辞效果的修辞方法。用这种方法,语言精炼简洁,富有哲理,并产生强大的逻辑力量,产生一种出人意料,引人入胜的效果。因此它作为一种有效的修辞手法在写作和讲话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产生幽默、讽刺、强调、创新等等的效果。近年来这种有趣而独具魅力的语言现象越来越吸引学者的注意力。尽管表面上看,矛盾修辞违背了语义一致,违反了逻辑,充满了悖论,但是这种修辞满载着发话者想表达的语义。并且矛盾修辞还是一种充满智慧的修辞形式。我们发现,前人从不同方面对矛盾修辞进行了探讨,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本文必须说明的是这些研究大多关注其修辞,分类,构成,语义范畴,语义关系的研究。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它是怎么形成的呢?为何表达中可以用矛盾的形式表达发话者的语义,且听话者是如何理解的?换句话说,隐藏在矛盾修辞生成和理解过程背后的认知机制是什么?许多研究者对矛盾修辞提出不少解释,但是我们发现对矛盾修辞心理机制的探索并不多,目前还没有一个广为接受的理论来解释这个问题。本文旨在语料的收集和数据的分析中对此进行尝试性的探索。 本文参照心理学及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旨在揭开隐藏在矛盾修辞生成和理解过程背后的认知机制方面作出尝试。其主要理论目标是解释为何这种悖论性的表达方式可以表达具有特殊魅力的语义。本文用定性的和内省式的方式研究并收集中英文两种文学和日常的语料。这一尝试的理论源泉是徐盛桓先生提出的“基于心理模型的语用推理”假说。该假说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其中的话语生成“自主一依存分析框架”和话语理解“显性表述一隐性表述推理框架”及贯穿其中的意向性解释,将作为一个有机的理论框架应用于本文对矛盾修辞生成及理解机制的探讨。 总体上说本文是从认知的角度尝试探索隐藏在矛盾修辞生成及理解背后的机制问题。全文共分五个章节。下面对各部分内容做一简单介绍。 第一章为述介,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目的、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以及理论框架。同时,作者提出了本文要探讨的问题:矛盾修辞生成的动因是什么?人们是怎样理解的?矛盾修辞的表达方式充满悖论为何仍能被人们接受?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主要对过去二十多年来最有影响力的矛盾修辞理论和研究成果做概括性回顾和分析。 第三章是理论框架,介绍了本文的理论背景:认知语言学及其所包含的格式塔理论,心理模型理论,意向性理论,并对基于以上各理论建立的“基于心理模型的语用推理”假说做详细阐释,为矛盾修辞这一语言表达方式的研究提供理论框架。 第四章是矛盾修辞生成和理解的认知机制,推导出矛盾修辞之所以能够被理解是因为在心理模型中,可以截取一个恰当的相关范畴的“正-反相邻连续统”,进而构建了矛盾修辞生成和理解的心理机制流程图。 第五章是结论,总结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并指出其应用价值,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研究的前景。我们有如下几点发现: (1)矛盾修辞话语的产生大多来自于发话者如下几个意向性:表达矛盾的情感,幽默和嘲讽,强调,语言的精炼性和结构的创新性。 (2)矛盾修辞的特殊语义特征决定了矛盾修辞话语生成和理解机制的关键是正一反相邻连续统,在这个连续统中,作为矛盾修辞表达的显性表述和作为发话者意向内容的隐性表达是连续统的两个极端。显性表述来自于意向内容。作为显性表述的矛盾修辞表达是话语的依存成分。这种折射的潜在的动机是发话者的意向性。 (3)矛盾修辞仅仅是表面上看是自相矛盾的,不符合逻辑的。除了明显的矛盾的解释,它确实有符合逻辑的听者或者读者的语义解释作为心理模型机制。严格的说,是正一反相邻连续统和所考虑的意向性的理解帮助达到了交流的目的。 (4)矛盾修辞的生成和理解机制是两个连续的过程,在某个语境里可以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方面发话者通过相邻的自主依存选择矛盾修辞实现其想表达复杂矛盾的情感;另一方面,听者在心理模型中找寻恰当的正一反相邻连续统。这样,隐性表述就产生了,隐性表述将和显性表述同时被理解,于是整个话语的理解就产生了。

关 键 词: 矛盾修辞 反相邻连续统 心理模型 理解机制

分 类 号: [H051]

领  域: [语言文字]

相关作者

作者 麦肖群
作者 罗碧波
作者 孙毅
作者 王宇轩
作者 税昌锡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东莞理工学院外语系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
机构 广东警官学院
机构 暨南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彭川
作者 彭晓春
作者 徐云扬
作者 成海涛
作者 曾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