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宋代上梁文研究

导  师: 朱迎平

学科专业: E0105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上海财经大学

摘  要: 上梁是中国传统的建筑民俗,上梁文是专为上梁而撰写的文章。上梁文远源自古代的“祝文”,内容以表达庆贺、祈愿和祝福之情为主。早期上梁文大多流行于敦煌地区,尚无固定的文体体式,后受当地民俗文化和佛经的影响,在文体结构和句型句式等方面出现了重要的变化,并逐渐形成了后世上梁文中一些重要的语体要素和基本框架。直到宋代,上梁文才正式以“首尾俪语,中陈六诗”的文体样式,作为一类独立的文体,登上文学舞台。上梁文是历经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现当代的一种源远流长的民俗文体。作为中国古代散文中的一员,上梁文有着极为特殊的文体样式和独特的文学审美风格,从文体角度入手研究上梁文的文学特色,不但可以展示出中国古代应用文体丰富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还可揭示民间文学与文人文学之间相互的联系。 宋代是上梁文创作发展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上自君王、词臣,下至隐士、僧侣都有上梁文佳作传世。在广大宋代文人的积极参与下,宋代上梁文以其丰富的题材内容、自由的文体形式、成熟的创作技巧和多样化的文体风格,展示出别具特色的文学性与审美价值。宋代上梁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除了表达传统的祈福赞颂之意外,还注重宣扬理性和抒发情感。其中,部分议论、说理色彩浓厚的宋代上梁文,以宣传儒家教育思想、伦理宗族思想和传统宗教思想为主要内容,充分展示出宋代文人“尊儒复礼”的“重理”情结。而以抒情自娱为主的上梁文,则真实地展示出宋代文人丰富的内心世界,表达了文人追求独立人格、崇尚精神自由的个性化情感,另辟蹊径地为上梁文拓开了一条自由发展的新路,使上梁文沿着更加艺术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在文体形式方面,受宋代文人“破体为文”的创新意识和古文革新运动的影响,宋代上梁文的骈体部分出现了一些变化,如:运用长联、长对增加文句的内容含量;多用虚词、俗语增添其民俗性和个性化风格;直接抒情和议论的成份也明显增多。这些变化打破了四六骈文严格的体式规范,使宋代上梁文呈现出寓散于骈、骈散融合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宋代上梁文的韵诗形式也更加自由灵活,除“三三七七七”的标准体式外,还出现了各种变化的体式,展示出宋代文人舒张个性的一面,也体现出其作为“俗体”的民间文学形态的自由性与多样性。宋代上梁文在文体体式上的特点及其变化,都符合宋代文学发展的总体趋势,并充分地展现出宋代文人的时代精神和文学观念。随着创作技巧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宋代上梁文在表述方式、用事手法、韵诗意象等方面都自成特色,形成了以“典雅庄重”和“宏肆自由”两大风格为主的多元化创作风格,集中地体现出宋代文学“以俗为雅”、“雅俗贯通”的审美趋势。宋代上梁文的发展是宋代文人积极革新文体的实践结果,是应用性文体和文学性文体的完美结合,充分地表现了俗文学和雅文学的互摄互融。同时,宋代上梁文的发展也反映出宋代文学的总体风貌和特点,折射出宋代文学思想演变的轨迹。此外,宋代上梁文中涉及了各类社会生活、人文思想、民俗文化等内容,还具有十分重要的史学和文化学价值。

关 键 词: 宋代散文 上梁文 民俗文体 文学特色 审美价值

分 类 号: [I207.62]

领  域: [文学]

相关作者

作者 张慕华
作者 张景
作者 陈曙光
作者 任克
作者 江小娟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机构 广州体育学院
机构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院
机构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机构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张坤
作者 徐丽华
作者 曹金蓉
作者 李娟
作者 李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