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我国区域信息力研究

导  师: 黄立平;刘仲英

学科专业: L01

授予学位: 博士后

作  者: ;

机构地区: 同济大学

摘  要: 本文通过信息力及其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分析,运用逐步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各省市区的信息力及其与经济发展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提升我国信息力的对策措施。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⑴信息力的界定。信息力是通过运用电子技术手段,创造、采集、处理、使用信息对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产生的作用力。信息力是生产力方面的范畴。信息化只是过程,其结果则是信息化所形成的信息力,信息力才是信息化所要追求的目标。 ⑵信息力是经济发展的革命性推动力。信息力对社会生产力的作用机制包括信息的运行性效应、信息的物质性和能源性效应、信息的产业性效应、信息的组织性效应、信息的学习性效应。正是这五大效应,使信息力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突飞猛进的革命性作用。 ⑶区域信息力测度体系的构建。区域信息力的大小是区域信息力的认识水平(lip)、信息力的利用水平(aip)和信息力的控制水平(cip)所决定,即:ip=lip+aip+cip。建立了四层级的区域信息力水平测度指标体系。 ⑷各省市区信息力水平的对比评估与分析。运用逐步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30个省市区(除西藏外)信息力水平的排序及其影响因素。上海的信息力水平总体上是呈逐年递增的态势,而且信息力水平与信息力认识水平、信息力利用水平的相关性较大,与信息力控制水平相关性较小,且成负相关。 ⑸信息力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信息力已经成为促进我国gdp增长的原动力。虽然信息力对经济发展作用程度均呈递增态势,但信息力这种作用还较为弱小;引入注目的是,发达地区的信息力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程度较大,信息力产出弹性超过了资本产出弹性,信息力贡献度也超过了资本贡献度。 ⑹提升信息力水平的政策建议与制度安排。我国应当大力发展信息力,从信息力的认识、信息力的利用和信息力的控制这三个方面加快制度创新和深化改革。

关 键 词: 区域经济 经济发展 区域信息力 信息经济学

分 类 号: [F061.5 F062.5]

领  域: [经济管理] [经济管理]

相关作者

作者 卢秀瑜
作者 肖泽群
作者 曾雪芬
作者 邓瑾
作者 张难生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廖刚
作者 张为
作者 张丽丽
作者 张丽娟
作者 张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