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hs-spme/gc-ms测定荔枝采后果实挥发性成份技术的优化

导  师: 陈维信;李雪萍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华南农业大学

摘  要: 以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ma.)为试验材料,研究并优化顶空一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测定荔枝果实挥发性成份的分析技术,将优化后的分析技术应用于测定不同品种的荔枝果实挥发性物质成份、果实采后贮藏和病害发病过程中的挥发性物质成份的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不同极性萃取小棒对荔枝挥发性香气物质的萃取效果有明显的差异,选用适当极性的萃取小棒对于准确分析荔枝挥发性物质十分必要。灰色萃取小棒(型号dvb/car/pdms50/30 μm)最适合荔枝挥发性物质的萃取。 2.气相色谱毛细管柱的选择和气相色谱条件的优化是取得最佳分离检测效果和客观地反映荔枝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其含量变化的关键技术。 3.荔枝自身挥发性物质以萜烯类物质为主,如:香叶烯(myreene)、二戊烯(dipentene)、异松油烯(terpinolene);酯类和醛类含量较少。乙醇和乙酸乙酯也是荔枝挥发性物质中的组成成分。不同品种的荔枝挥发性成份的种类和含量有一定的差异,对形成荔枝的特有香气有重要的作用。 4.荔枝在低温贮藏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生成量因贮藏温度和时间不同发生变化;贮藏温度对荔枝挥发性物质生成量的影响十分明显。低温贮藏不仅抑制了荔枝挥发性物质的释放,而且使生成量显著降低;不同低温贮藏下挥发性物质生成量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表明果实挥发性物质的生成与贮藏温度有着紧密的关系。荔枝采后贮藏过程中挥发性香气物质的生成及变化规律可以作为评价荔枝采后保鲜程度及风味品质的一个重要的生理指标。 5.人工接种不同病原菌后,荔枝自身挥发性物质和乙酸乙酯生成量均有增加,但有所不同。荔枝果实感染炭疽病比霜疫病自身挥发性物质增加幅度大;而霜疫霉病害造成乙酸乙酯的生成量提高更大。

关 键 词: 荔枝 挥发性物质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 气质联用

分 类 号: [S667.1]

领  域: [农业科学] [农业科学]

相关作者

作者 唐雯珊
作者 梁华思
作者 杜珏
作者 张丽阳
作者 汪聪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李振义
作者 吴晨
作者 张琳
作者 丁培强
作者 吴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