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顺应论视阈下的异化翻译——以《孟子》英译为例

导  师: 刘森林

学科专业: E0211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

摘  要: 归化与异化之争由来已久。如今有很多学者提出在汉英翻译上应以异化翻译为主,但在翻译实践中却又往往以归化翻译为主。究竟是什么导致这一现象的产生?要解释这一问题并更好地操控翻译文本,我们首先需弄清楚异化翻译背后译者、语言与文化三者之间的语用关系。本文主要采用描写与对比的分析方法讨论顺应论视阈下的异化翻译。本文将对比分析《孟子》四个英译本中的异化翻译,分别是理雅各英译本、赖发洛英译本、刘殿爵英译本和赵甄陶英译本,进而揭示异化翻译背后的语言本质和语用机制。根据维索尔伦的顺应论,异化翻译可以解释为译者不断地进行一系列的选择的过程,包括原语文本的选择,文化站位的选择,翻译策略的选择以及语言形式的选择。异化翻译还是译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各种语境做出动态顺应的过程。此论点将从四方面进行分析论述。首先,异化翻译是译者顺应交际语境的过程,包括社会语境、心理语境和认知语境,其中社会语境包括权力关系、意识形态和传统标准;心理语境包括译者的意图与态度以及目标语读者的交际需要。其次,异化翻译也是译者顺应各种语言结构的过程,包括语音结构、词汇结构、句法结构和文体结构。再次,异化翻译的顺应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主要体现在时间顺应和交际语境顺应两方面。最后,异化翻译的顺应过程既是译者有意识为之,也是译者的潜意识顺应行为。在整个顺应过程中,译者的意识凸显程度并非始终如一,而是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通过微观与宏观的语料分析,我们可以从异化翻译的语言形式透视译者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更重要的是,异化翻译的语言使用本质及语用价值通过分析得以逐步显现。可以说,异化翻译是译者文化顺应的结果,其表现手段与方法不一;异化翻译更多的是一种顺应过程而非韦努蒂所说的抵抗过程。本文对异化翻译的重新定义可以为译者的异化翻译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以期帮助译者更好地处理各种语言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从而更好地操控翻译文本。

关 键 词: 异化翻译 顺应论 孟子 英译

分 类 号: [I04 H31]

领  域: [文学] [语言文字]

相关作者

作者 吴月珍
作者 张云勤
作者 张美芳
作者 潘宁
作者 宋启安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广东海洋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徐丽华
作者 曹金蓉
作者 李晓青
作者 肖飞燕
作者 范文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