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桂村社会传播网络研究

导  师: 屠忠俊

学科专业: E0301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华中科技大学

摘  要: BSTRACT_DL'>
  本研究通过对“桂村”个案的深入考察,采用以传播民族志为主的多种方法,对当今中国的乡村社会的人际传播网络、组织传播网络、大众传播网络和新媒介传播网络予以“全景”展示,重点解读转型期中国村庄的社会传播现象,讨论不同类型的乡村传播网络的功能,探究传播与村庄社会发展的关系,是一项传播学和社会学的交叉研究。
  论文首先介绍了作为考察对象的桂村的自然环境、建制沿革、社会变迁概况,就村民经济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的“传播网络”等概念加以界定,提出“传播五观”作为观照全文的基本架构,还就研究范围进行了说明。
  论文认为人际关系是维系村庄秩序的重要纽带,人际关系在人际传播网络中展开,人际传播网络处于村庄社会传播网络的核心圈内。论文根据在桂村的实地调研资料,说明在村庄人际传播网络中,传者与受传者的角色是不固定的,常常发生彼此换位的现象;重点讨论了村庄人际传播的“三喻文化”现象;特别揭示了一种特殊的村庄人际传播——闲话传播。
  论文随后考察了国家意志向村庄的组织性渗透进程,说明了国家政权组织嵌入桂村的新表现,并对桂村的教育组织传播作了全面描叙,特别揭示了一种特殊的组织传播——民俗传播,以挂灯、二月二庙会为例对民俗传播的实景加以呈现;对桂村村政组织大力推进的旅游传播进行了事件-过程分析。论文阐述了各种形式的乡村组织传播所具有的整合、控制和认同等功能。
  论文对桂村村民接触、使用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情况作了全面描叙,考察了村民的电视体验——在哪里看、怎样看、看什么,重点对村民对电视的使用与满足状况进行“深描”,说明电视在乡村的传播效果。基于大众传播功能的复杂性,论文重新审视了若干流行颇广的乡村电视研究观点。
  在新媒介传播网络方面,论文主要考察的是电脑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论文考察了桂村村民日常生活中的电脑接触情况,分析了村民对电脑网络的应用偏好。在对桂村村民手机拥有情况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论文分析了村民的手机使用状况。考察发现,新媒介传播使村庄社区媒介化,村民在新媒介使用方面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提高村民媒介素养的问题亟待解决。
  在桂村传播网络的个案研究的基础上,论文进而阐述了社会传播网络与村庄发展的关系,指出各种社会传播网络都具有整合、解放、交换、认知和区隔等功能;在不同的乡村传播网络中,都有可称之为“能人”的核心人物,他们在社区传播网络中处于“节点”位置,他们的传播观念、行为在乡村社区内具有扩散力和影响力,逐步被多数村民所接受,逐渐形成乡村社区的共识,引发乡村社区文化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变迁。“能人”作为乡村精英,以舆论领袖的身份参与村庄建设,对村庄的发展发生影响。
  借鉴已有的乡村传播研究成果,论文建构了“以村庄社区为基础、以农民为中心”的乡村传播网络的结构模型。
  论文强调指出,乡村社会传播网络是一个复合体,不同层次的传播网络的基本功能不尽相同——人际传播网络相对稳定,功能侧重于乡村稳定的人际关系秩序的维系,其参与者注重互惠;组织传播的变数较大,组织传播网络是对社区的文化发展和社会结构变迁作用最大的传播网络,其功能侧重于整合,其参与者注重获得安全保障和在组织中的身份认可;大众传播是乡村最为显在的传播形态,村民通过接触使用大众传播网络,实现文化消费,享受娱乐性的精神按摩;新媒介传播网络具有功能上的融合性,是乡村社区最有发展前景的传播网络。

关 键 词: 社会传播 传播网络 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新媒介传播 闲话传播 民俗传播 乡村社会传播网络 桂村

分 类 号: [I20 F71]

领  域: [文学] [经济管理]

相关作者

作者 吴信训
作者 姜晓红
作者 杨洸
作者 王朝丽
作者 王晓华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广州体育学院
机构 中山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张坤
作者 徐艳珠
作者 洪莉
作者 张松才
作者 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