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明清苗疆边墙多重功能研究

导  师: 李汉林

学科专业: F0105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吉首大学

摘  要: 所谓苗疆边墙就是现在称之为“南方长城”的古城墙遗址。这段古城墙西起正大营东至喜鹊营,横贯湘西苗疆,绵延三百余里。它是一道明清时期由政府出资,多次修建又多次倾塌,起到阻隔作用的重大工程设施。以往人们将这一工程的功能,归结为纯粹的军事防御性质,认定其属于国防工程,并与北方的万里长城并举。而事实并非如此,其实边墙还具有诸如政治、经济等其他诸多的功能作用。
   边墙的兴废过程与明清两代对苗疆的经营相始终。自明王朝经营西南以来,朝廷与当地苗族之间的冲突时起时伏。但明代中期以前,尽管战事不断,却未曾考虑修筑边墙,而只是在苗区沿边修筑堡哨。事实证明,这些堡哨也能起到稳定社会、消减战乱的作用。到明万历年间,苗乱平定之后,在蔡复一主持下才创修了三百余里边墙。明清交替之际,战乱不断,苗族亦卷入其中,而作为阻隔苗人的边墙,无人问津,任其倾毁。改土归流之后,新开辟的生界内苗族,开始正式纳入到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之内。此时,不管是朝廷还是民间,这道曾经屹立于苗疆的边墙,已成为他们记忆中的一部分。但到了乾嘉苗民起义平息之后,主持苗疆善后事宜的总督傅鼐,旧事重提,极力主张重修边墙,并付诸实践。从而给今天留下了这道历史的见证。
   总体而言,苗疆动乱与边墙兴废在时空上并不重合。而边墙复修之后,即使没有战乱也能延续下来。由此可见,这道边墙表面上是为了防苗治苗而修,但事实上却具有多重的功能。这才使得即使没有战乱中央王朝对苗疆边墙也极力维护和利用,因为其还肩负着其他的诸多功能作用。笔者通过查阅《清实录》、《清史稿》、《苗防备览》等众多与边墙相关的史料,并结合今天实地的田野调查,从中发现这道边墙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国防工程,而是一道具有多重功能的社会性设施。通过将文献与田野调查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苗疆边墙的功能进行分析,本文意在揭示苗疆边墙不是单一军事功能的设施,而是还具有界定民苗之政治身份、规范民苗之间经济交往秩序等多重功能作用,并对苗疆地区民族历史文化的进程具有了深远的影响。

关 键 词: 明清时期 苗疆边墙 经济功能 军事功能

分 类 号: [K928.77]

领  域: [历史地理]

相关作者

作者 李锋
作者 张显未
作者 张秀玲
作者 黄秀甜
作者 李琴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学系
机构 广州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徐佳宁
作者 曾彧
作者 杨卫华
作者 欧阳娟
作者 武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