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毛泽东平等观研究

导  师: 成龙

学科专业: A0101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摘  要: 平等在当代社会已不仅是作为人的基本权利,而且被作为一种利益的分配原则,一种社会运作机制以及一种正义的追求和理想。作为独立的主体,每个主体的尊严、价值都应同等地得到尊重,每个主体都同等地享有生存、发展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对于每个主体的生存、发展和追求幸福有益的社会物品的分配应当合乎正义。 毛泽东是是20世纪世界和中国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实践家之一,追求中国社会的平等、公平是毛泽东始终不渝的理想和追求,也是他一生革命与建设实践的落脚点和归宿。无论是早年、中年还是晚年,毛泽东对平等的追求和关注始终是炽烈的。 毛泽东平等观的形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从少年时代到1920年底期间为早期阶段;新民主义主义革命时期为中期阶段:新中国建立后为晚期阶段。这三个阶段各有特点,前后相继,构成了毛泽东平等观形成发展的有机整体。 毛泽东平等观有三大理论思想渊源,即中国传统文化、西方人文主义思潮、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是其深厚文化土壤,西方人文主义具有中介性作用,马克思主义是其形成关键。 毛泽东平等观的基本内容可分为政治平等、经济平等、社会平等三个方面。其中政治平等是前提,经济平等是基础,社会平等是目标。三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毛泽东的平等思想与实践,有重大的历史价值,也有深刻的历史教训;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它给我们的方法论启示有:一是不能教条化马克思主义,需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二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夯实经济基础,为实现人人平等的和谐社会奠定雄厚物质条件;三要把社会平等、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四是要实现社会平等,就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以法治来保障平等;五是要切实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关 键 词: 毛泽东 平等观 方法论启示 利益分配原则 政治平等 社会平等

分 类 号: [A841 D081]

领  域: [哲学宗教] [政治法律]

相关作者

作者 吴映萍
作者 李冬俐
作者 周德英
作者 唐钱华
作者 饶异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李猛
作者 熊丹
作者 牛翠波
作者 王峥
作者 谢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