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走向一种媒介文化理论——约翰·菲斯克论文本、受众与体验

导  师: 王一川

学科专业: E0101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

摘  要: 本论文尝试考察约翰·菲斯克的媒介文化理论,由此揭示其作为媒介文化研究理论资源和文化研究路径的借鉴意义。论文认为,菲斯克以文本、受众和体验为核心而展开媒介文化理论研究。论文运用文本分析、文化语境分析及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展开论述,通过梳理和阐释菲斯克关于媒介文化的文本、受众和体验以及媒介文化研究方法论评价的基本观点,概括评价菲斯克媒介文化理论的基本特质和学术价值。全文由导论、正文五章和结语组成。 导论主要梳理国内外菲斯克研究现状,界定媒介文化以及媒介文化的组成等等重要概念和问题,勾勒出菲斯克媒介文化理论的构成元素。通过菲斯克媒介文化理论的概略考察,指出文本、受众和体验是菲斯克媒介文化理论中的核心问题。 正文包括五章。第一章分析菲斯克媒介文化理论的生成语境。概括梳理英国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传统、结构主义和符号学、法国社会学和巴赫金的狂欢化等欧陆理论资源对菲斯克所起的作用,试图廓清菲斯克媒介文化理论在媒介研究进路中的地位,着重分析菲斯克在受众研究上的理论建树。 第二章主要分析菲斯克媒介文化理论中的文本理论。菲斯克研究的媒介文本主要指以电视文本为代表的大众文本,菲斯克视这种文本为“激活的文本”和“多层次的文本”,是与“作者式文本”(WRITERLYTEXT)相对的“生产式文本”(PRODUCERLYTEXT),它具有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和多义性(POLYSEMY)的特质。菲斯克的文本理论充分强调受众在文本解读过程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第三章分析菲斯克媒介文化中的受众因素。认为菲斯克弘扬受众的能动性和游牧式的主体性,强调受众中的亚文化认同、抵制符号权力、以及去中心的女性身份特性等,推崇大众文化媒介迷/粉丝(FANS)的生产力,构建了独特的“生产性受众观”(THEPRODUCTIVEAUDIENCE)。 第四章分析菲斯克媒介文化理论中的体验论。认为菲斯克的媒介体验应该从媒介消费与媒介体验两个层面来着手考察。菲斯克讨论的媒介体验可以分为“生产式”(PRODUCTIVITY)快感体验和“躲避式”(EVASION),快感体验两种。本章还尝试通过探讨菲斯克的媒介体验观点、“奇观社会”和身份政治三者之间的复杂关联,以期审视菲斯克媒介体验的审美维度。 第五章揭示菲斯克媒介文化理论引发的反思。认为菲斯克媒介文化理论主要偏重于媒介文本和媒介受众两大模块的研究,忽视了对媒介机构和产业的研究,其研究方法也大多是以符号学和结构主义叙事学为主的阐释性研究,其理论方法体现出后现代媒介观的特点;菲斯克主张的立场并非是不加批判的文化平民主义,而是渐进的、变革的文化平民主义。 最后的结语认为,菲斯克媒介文化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命题,强调了媒介文本的多义性、开放性及受众主动性的媒介体验,并将大众媒介视为民众与主流霸权之间从事文化对抗的一个重要场域,肯定了从属阶级在创造意义和快感过程中所拥有的符号权力,建构了一套以媒介文本为载体,以媒介受众为核心,以媒介体验为旨趣的媒介文化理论。菲斯克的这种媒介文化理论能够在方法论和研究立场上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反思。

关 键 词: 菲斯克 媒介文化 电视文本 受众体验 文化语境

分 类 号: [G220]

领  域: [文化科学]

相关作者

作者 邓文华
作者 刘宏
作者 曹凤霞
作者 刘品品
作者 杨金海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庞菊香
作者 康超
作者 廖燕萍
作者 廖荆梅
作者 张丽娟